何灵医生说颈椎病

   2025-08-07 何灵医生bianji970
核心提示: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如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根、血管或软组织,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如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根、血管或软组织,并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它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不良姿势等密切相关。

 

以下是关于颈椎病的详细解析:

 

一、主要类型及典型症状

 

1.  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

    原因: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

    症状:

          颈肩部疼痛、僵硬,可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

          手臂、手指麻木、刺痛、无力(具体区域取决于受压神经根)。

         上肢肌肉力量减弱,持物不稳。

         颈部活动(尤其后伸、侧屈)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2.  脊髓型颈椎病(最严重):

    原因:椎间盘突出、骨赘、后纵韧带骨化等直接压迫脊髓。

    症状:

        下肢症状:走路不稳、踩棉花感、步态笨拙、易跌倒。

        上肢症状: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如写字、系扣子)、麻木无力。

        躯干症状:胸腹部束带感。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急、尿潴留或失禁,便秘)。

        症状常缓慢进行性加重。

 

3.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多变):

    原因:颈椎不稳定或退变刺激交感神经。

    症状:

        头部:头痛(尤其是枕部)、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

        五官:视物模糊、眼胀干涩、耳鸣、听力下降、咽部异物感。

        心血管: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类似“假性心绞痛”)。

        肢体:肢体发凉、发烫、多汗或无汗。

        其他:失眠、烦躁等。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引发眩晕):

    原因:颈椎不稳、骨赘增生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典型症状:

        发作性眩晕:头部转动(尤其后仰、侧旋)时诱发,可伴恶心呕吐。

        猝倒:转头时突发下肢无力跌倒,意识清楚,可立即自行站起。

        视觉障碍:复视、视物模糊、黑朦。

        其他:头痛、耳鸣、听力减退。

 

5.  颈型颈椎病(最轻,早期阶段):

   原因: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劳损或小关节紊乱。

    症状:

        颈肩部肌肉酸痛、僵硬、沉重感。

        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响声。

        肩胛骨内侧缘或背部酸痛。

        一般无上肢放射性麻木疼痛或神经损害症状。

 

二、常见病因与危险因素

 

退行性改变(根本原因):年龄增长导致的椎间盘脱水、弹性下降、高度降低,韧带松弛、钙化,关节突关节增生等。

慢性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伏案工作、高枕睡眠。

    颈部过度活动或损伤:某些职业(司机、程序员、教师)、不当锻炼、外伤史。

    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先天椎管容积小,轻微退变即可压迫脊髓。

    代谢因素:骨质疏松可能加速退变。

 

三、诊断

 

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症状特点、诱因、持续时间;检查颈部活动度、压痛点、神经功能(感觉、肌力、反射、病理征)、特殊试验(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

影像学检查:

    X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椎体稳定性(过伸过屈位)。

    CT扫描:清晰显示骨性结构(骨赘、椎管形态、后纵韧带骨化)。

    MRI(金标准):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突出、脊髓受压程度与信号改变、神经根受压、韧带增厚、软组织病变。对脊髓型诊断至关重要。

其他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判断神经根损害)、椎动脉超声/TCD/CTA/MRA(怀疑椎动脉型时评估血管)。

 

四、治疗

 

目标:缓解症状、防止进展、改善功能。

 

1.  非手术治疗(首选,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早期和轻型):

   改变生活方式与姿势管理:避免长时间低头、调整电脑屏幕高度、使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间断活动颈部。

    物理治疗:

        牵引:缓解神经根压迫(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理疗:热敷、冷敷、超声波、电疗等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手法治疗:由专业康复师进行,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肉紧张(脊髓型慎用)。

    运动疗法(核心):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包括:

        颈部肌肉拉伸:缓解紧张肌肉。

        颈部肌肉强化训练:尤其深层屈肌和伸肌,增强颈椎稳定性。

        姿势训练。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肌肉松弛剂: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缓解肌肉痉挛)。

        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族(营养受损神经)。

        脱水消肿药:甘露醇(急性神经根水肿时短期使用)。

        改善微循环药物:迈之灵等(椎动脉型或神经根型)。

        外用药物:膏药、药膏。

    颈托固定:短期使用(1-2周),限制活动、减轻负荷,缓解急性期症状。长期使用会导致肌肉萎缩。

 

2.  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进行性神经损害者):

    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确诊且有症状者(通常建议尽早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严格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疼痛剧烈或肌肉萎缩进行性加重。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厥、猝倒,经血管检查明确受压且非手术治疗无效。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严重,影像学显示明显颈椎不稳,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根据压迫来源和部位选择:

        前路手术:ACD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CF(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 直接解除脊髓/神经根前方的压迫(椎间盘、骨赘)。

        后路手术:椎板成形术(单开门/双开门)、椎板切除(+/- 融合)术 - 扩大椎管容积,让脊髓向后漂移避开前方压迫。

        前后路联合手术:用于复杂情况。

 

五、康复与预防

 

坚持颈部功能锻炼:即使症状缓解,也应长期坚持科学锻炼,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保持正确姿势:时刻注意坐姿、站姿、睡姿。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长时间低头、突然猛烈转头、颈部负重、受凉。

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适中(仰卧时一拳高,侧卧时与肩同高),材质软硬适中,能支撑颈椎生理曲度。

定期活动:伏案工作或长途驾驶每30-60分钟起身活动颈部。

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担。

戒烟:吸烟加速椎间盘退变。

 

六、服务中心的角色

 

健康宣教:普及颈椎病知识、预防措施、正确姿势。

早期识别与分诊:识别疑似病例,尤其是脊髓型的危险信号(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慢性病管理:对稳定期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生活方式、康复锻炼、药物管理。

基础康复服务:提供部分物理治疗、指导家庭锻炼。

疼痛管理:处理轻中度疼痛。

 

重要提示

 

颈椎病症状复杂多样,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切勿自行判断或随意按摩(尤其脊髓型颈椎病,不当按摩可能导致瘫痪)。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务必立即就医:

    进行性加重的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

    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

    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潴留、失禁或便秘)。

    剧烈颈部疼痛伴上肢放射痛,保守治疗无效。

    颈部外伤后出现神经症状。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决定。

 

    了解颈椎病,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是管理好这一常见疾病的关键。


扫码添加

何灵医生助理咨询


扫码预约挂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