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困生”的新含义:我们的孩子,真的睡够了吗?
> 香港大学一项研究揭示,本港约四成学龄前儿童入睡时间延迟超过20分钟,许多学生都习惯在假期“补眠”。这不仅是香港的问题,更是全球范围内许多孩子共同面临的睡眠困境。
“特困生”一词传统指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在今天,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睡眠问题困扰的特殊困难学生**。研究表明,幼儿期若每晚睡眠少于十小时,其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差逾六成。
---
## 01 睡眠现状,多数孩子成为“特困生”
当代小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忧虑。香港大学的研究显示,本港儿童及青少年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且**年纪愈大,睡眠时间愈短**。学龄前儿童每日使用电子产品超过半小时,内化行为问题风险会增加32%。
睡眠不足不仅表现在时间上,更体现在质量上。约四成学龄前儿童入睡时间延迟超过20分钟,属于入睡困难。大多数孩子如果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早上就能自然醒而且白天精力充沛。
江西省教育厅新学期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但现实是,很多孩子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 02 多重因素,偷走孩子睡眠的“窃贼”
孩子睡眠不足的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是主要原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每日使用电子产品超过半小时,内化行为问题风险就会增加32%。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卧室温度不适宜、噪音过大、光线过亮等都可能干扰孩子的睡眠。睡前看电视和使用电子设备,与孩子入睡困难、总睡眠时间减少有关。
饮食因素同样会影响睡眠:晚餐过晚、过饱或食用巧克力、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使孩子入睡困难。情绪问题如兴奋、焦虑、恐惧等,也是孩子入睡困难的常见原因。
## 03 睡眠不足,身心发展的“隐形杀手”
睡眠不足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生长激素的分泌与深睡眠密切相关**,想要孩子有好的生长发育,高质量的睡眠是必需的。睡眠不足的儿童学业成绩往往较差,上课注意力和学习自觉性也会下降。
睡眠质量对情绪状态的影响也很显著:夜间睡眠质量好的人,情绪往往积极正面;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较差,则容易出现爱发脾气的情况。
当儿童睡眠不足导致睡眠受到干扰时,睡眠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会降低,也就更容易生病。香港大学研究指出,过度接触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儿童抗逆力。
## 04 营养支援,睡眠质量的“亲密战友”
在关注睡眠问题的同时,营养补充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如青海省民和县,2025年秋季开学后,**4.62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到了国家免费营养午餐。
互助县2025年秋季学期新增10所营养改善计划学校,要求每日供应菜品不少于4种,包括1种主食、1种肉禽类食材和1种水果,做到荤素结合、营养全面。
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和资金安全红线。合理的营养补充不仅促进身体健康,也为良好的睡眠提供了必要支持。
## 05 解决方案,助力孩子摆脱“特困”状态
要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睡眠,需要多管齐下。**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关键。每天晚上在同一时间开始有规律的就寝常规能帮助孩子形成好的睡觉模式。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安静、黑暗或光线昏暗的空间对好的睡眠至关重要。至少在睡觉前一小时关掉电子设备,并把这些屏幕设备放在孩子房间外面。
适当的饮食安排有助于睡眠:确保孩子在合理的晚餐时间好好完成一顿适量而且满意的晚餐。避免在傍晚或晚上摄入运动饮料、咖啡、茶、巧克力和可乐等刺激性食物。
增进亲子互动也能降低心理风险。家长应以身作则,多与子女进行如阅读或户外运动等高质素亲子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作息和生活习惯。
---
江西教育厅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第一节课上课时间不早于8:20。
但政策真正落地仍需时间。香港大学叶柏强教授建议,学童除需有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亦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睡眠不足的影响会延续到成年期**:夜间睡眠质量好的人,情绪往往积极正面;睡眠不足的孩子则容易出现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让我们帮助孩子走出“特困”状态,还他们一个充满精力和笑容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