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夜尿多的人,很可能是患上了这4种病!别再忽视了

2023-04-25 11:221694039健康网http://man.39.net/a/230409/882

退休之后,日子一下子慢了下来,每天在家无所事事,老王感觉自己的身体明显一天不如一天了。

特别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晚上夜尿增多,以前老王工作忙,都是一沾床就睡着,一觉睡到天亮,晚上不用起来上厕所。

退休之后,老王一天晚上要跑两三次厕所,有时候甚至更多,严重影响睡眠。老王听别人说,夜尿增多是肾虚的表现,但是由于爱面子,他不想到医院检查。


夜尿增多,是肾虚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夜尿怎样才算多。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晚上的排尿次数在0-2次之间,排尿量约为300-400ml,占一天总尿量的1/4-1/3。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不断退化,白天的尿量和晚上的尿量会逐渐趋于平衡,约为1:1。如果夜间排尿的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加,就是夜尿增多的表现。

一般夜间排尿次数在3次以上,夜间排尿量在750ml以上,超过一天总尿量的1/2,就可以视为夜尿增多。

那么,夜尿增多,真的是肾虚吗?

众所周知,肾脏与尿液的关系密不可分,尿液是肾脏“工作”的产物,一般来说,肾脏每天可以产生180L原尿,经过肾小管过滤之后,99%的水、电解质、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只剩下1-2L的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如果肾小管受到损伤,水的回吸收能力就会下降,导致尿量增加,从而表现夜尿增多



夜尿多不是小事,可能是这4种疾病的信号

夜尿增多,可能是单纯的睡前喝水喝多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从生理因素来说

一是与睡前喝了大量的水、饮料,或者食用了西瓜、甜品等利尿的食物有关,使肾脏的排水量增加,从而引起夜尿增多,属于正常现象。

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萎缩导致的。老年人是夜尿增多的常见群体,因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肌肉会发生萎缩,降低排尿能力,同时膀胱储存尿液的能力也会下降,导致夜尿增多。

三是与精神因素有关,比如精神过于紧张、激动,兴奋神经,影响正常的睡眠。此外,还会不断刺激膀胱,增加夜尿次数,甚至可能导致习惯性夜尿。

·从病理因素来说

一是与肾脏疾病有关,常见的有肾小管损伤、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等,夜尿增多常常是首发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发展为肾性多尿。

二是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下肢水肿疾病有关,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水肿,导致夜间睡觉时,水肿部位的水分回流,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同时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被抑制,肾脏排水量就会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


三是尿崩症,尿崩症的典型症状是极度口渴、大量排尿,每天的排尿量可高达15L。尿崩症会降低或阻断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影响肾小管重吸收水的正常功能,导致夜尿增多。

四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气道阻力,导致血管缺氧,从而引起血管收缩,ANP分泌增多,进而夜尿增多。


缓解频繁起夜,教你5个不花钱的办法

夜尿增多,既要频繁起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睡眠质量差的人来说,就更容易影响休息了。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缓解频繁起夜的情况呢?教你几个不花钱的方法。

如果是生理性夜尿增多,睡前就不要饮用过多的水、饮料,或者食用过多的利尿食物。同时,还要少吃盐,避免摄入过多太咸的食物,以免睡前增加饮水量,需要频繁起夜。

如果是病理性夜尿增多,就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夜尿次数。空闲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做提肛运动,具体的做法为:

在床上采取跪姿,胸部紧贴床面,向上抬高臀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3秒,再呼气放松,可以有效提高膀胱的控制力。

此外,中医认为,多吃芝麻、粟米、豇豆、鲈鱼等食物,可以补肾壮阳,有利于缓解夜尿增多的症状。

总之,要注意,夜尿增多不单纯是排尿习惯的改变,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发现自己近段时间起夜频繁,在排除了睡前饮水多、精神过于紧张等因素之外,可以去医院及时检查,排查病因,以免拖延病情。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瘦身基因:科学揭秘“吃不胖”的奥秘
基因只是决定我们身体特征的一部分因素,而后天的努力和坚持同样重要。

0评论2025-05-2250

岭南医药网​解锁安全省钱购药新模式
这种"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的创新模式,正在重构医药服务价值链。随着国家医保局将"双通道"管理机制扩展至更多种谈判药品,未来三年有望覆盖1.2亿慢性病患者,预计每年为参保人节约药品支出超300亿元。当购药不再是生活的负担,而是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这或许正是医疗改革带给每个普通人的福祉。

0评论2025-05-1945

男人们的消费谜团:5万游戏费眼都不眨,5块内裤钱却抠抠搜搜
男人们在消费上的这种“谜之行为”背后,既有心理动机的驱使,也有社会观念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倡导一种更加理性、全面的消费观念,让男人们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关注到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

0评论2025-05-1970

一亿单身女性的“卵”望之春:冻卵曙光初现?
近年来,“中国一亿单身女性”这一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她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思想观念开放多元,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上

0评论2025-05-1873

“一胖毁所有”是偏见?被你厌弃多年的脂肪,实则暗藏诸多“宝藏”
“一胖毁所有”只是一种片面的偏见。被你嫌弃多年的脂肪,其实有着诸多好处。它是人体的能量宝库、器官保护者、体温调节器和内分泌调节者。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脂肪,合理控制体重,让脂肪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0评论2025-05-1845

“越来越多中国人受困痔疮:生活方式‘陷阱’与健康警钟”
痔疮并非“小病”,其背后是生活方式与健康管理的博弈。从调整饮食结构到改变久坐习惯,从科学治疗到长期管理,唯有以“预防为主、精准干预”为原则,才能打破“高发-忽视-恶化”的恶性循环。正如专家所言:“痔疮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读懂它,才能守护健康。”

0评论2025-05-1681

男人哭吧不是罪!调查显示:他们比女性更爱“破防”
真正的强者,从不是刀枪不入的神,而是敢于直面伤口的凡人。下一次,当你或你身边的男性想哭时,请记得:眼泪不是软弱的勋章,而是人性真实的勋章。

0评论2025-05-14103

外卖围剿奶茶自由:5招“抗糖盾牌”护体,解锁高性价比健康法则
当你在外卖平台熟练勾选“去糖浆+加牛奶”,当你在便利店发现0糖椰乳比奶茶更解馋,当你的体检报告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回归正常——这就是掌控生活的开始。

0评论2025-05-1299

吃对这5类“燃脂食物”,不用饿肚子也能瘦!营养师揭秘科学减脂饮食法
减肥的本质是“吃对营养”而非“少吃热量”。通过合理搭配燃脂食物,配合每周3-4次力量训练(提升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普通人每月可健康减重2-4公斤,且不易反弹。记住:没有一种食物能让你“躺瘦”,但正确的饮食组合能让你“吃饱变瘦”!

0评论2025-05-1088

全国猩红热病例激增,科学防控指南:解析传播链与精准预防策略
猩红热防控需以“科学认知-精准干预-长期管理”为原则,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实现病例数下降50%以上。家长需警惕“发热+咽痛+皮疹”三联征,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医疗机构应建立“1小时检测-4小时报告-24小时处置”快速响应机制。唯有全社会协同构建“生物安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立体防线,方能遏制猩红热传播,守护儿童健康。

0评论2025-05-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