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以“沉默杀手”具象化肝癌隐匿性,“亚洲癌王”点明中国方案对全球防治的普适价值

2025-05-10 09:392860bianji

中国作为全球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现存患者数量占全球45%,每年新增病例近40万。然而,这一严峻现实背后更令人揪心的是: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手术切除机会,5年生存率仅14.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面对这一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在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上提出,破解肝癌防治难题的核心在于“早筛早诊”与“个性化精准治疗”双轮驱动,而中国方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持续迭代,正为全球肝癌治疗提供新范式。

早筛早诊: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御”

中国肝癌的病因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素暴露及饮水饮食因素是主要诱因。樊嘉院士指出,传统筛查手段(如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虽成本低廉,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仅约60%,导致40%的肝癌患者难以早期发现。
近年来,新型筛查技术取得突破:微小核糖核酸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80%,尤其对甲胎蛋白阴性患者仍可实现80%以上的预警能力,且能提前半年至一年半发出肿瘤预警信号。结合肝脏B超检查,诊断率可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该技术联合筛查,早期肝癌(肿瘤直径<3厘米)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为推动早筛普及,樊嘉院士领衔的“绿丝带肝癌早筛早诊计划”已在上海启动,通过社区筛查、新技术验证和大众科普,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防控体系。

精准治疗: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

肝癌的高度异质性(无统一基因突变模式)导致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根治。樊嘉院士强调,中国肝癌患者与欧美患者在病因、病理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需基于中国数据制定治疗方案。

  1. 多学科整合治疗(MDT):针对中晚期患者,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等手段,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例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可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

  2. 新型疗法突破:

    • 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武汉协和医院引入的这一技术,通过微创介入将放射性微球精准注入肿瘤,实现“自内而外”的精准打击。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可使肿瘤缩小、余肝体积增大,降低复发风险,为不可手术患者提供转化治疗可能。

    • 免疫联合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靶向药物联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3. 中国方案CNLC分期:针对中国肝癌患者特点,诊疗指南提出七期分期体系,为不同阶段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路径。例如,对于潜在可切除肿瘤,优先采用转化治疗;对于终末期患者,则侧重姑息治疗与症状管理。

未来展望:从“中国经验”到“全球贡献”

樊嘉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已推动中国肝癌诊疗指南四次更新,并被国际权威期刊广泛引用。随着钇90治疗、液体活检等新技术的普及,以及“绿丝带计划”在全国推广,中国有望在肝癌早筛早诊领域建立“上海模式”,并向全球输出可复制的防控经验。
正如樊嘉院士所言:“肝癌治疗需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技术创新,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希望。”在这场与肝癌的持久战中,中国医学界正以精准化、个性化为利刃,改写肝癌患者的命运轨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撕嘴皮的恶性循环:不只是坏习惯,更是身心的警报
撕嘴皮,这个被许多人轻视的小动作,是身心状态的一个微妙折射。它既是脆弱嘴唇的求救信号,也可能是内心焦虑与压力的外在表现。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自我觉察,我们完全有能力终结这个自我伤害的循环,重新拥有健康、柔软的双唇,以及内在的平静。

0评论2025-10-2429

高度近视:不仅仅是度数高,更是一颗眼内的“定时炸弹””
高度近视,是一个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眼病。它要求我们从一个被动的“配镜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眼健康管理者”。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定期的专业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看住这颗“定时炸弹”,守护住珍贵的视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明风险。

0评论2025-10-2428

腰间的“炸弹”:解读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虽常见,但并不可怕。它更像是一个来自身体的严厉警告,提醒我们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腰椎健康。通过科学的认知、及时的治疗和持之以恒的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与这颗腰间的“炸弹”和平共处,挺直腰板,享受无痛的生活。

0评论2025-10-2428

清晨的警报:解读早上肚子疼的“身体密语”
早晨的肚子疼,是身体在用它独特的语言与我们沟通。学会倾听这“清晨的警报”,分辨其背后的原因,既能帮助我们及时化解小麻烦,也能在关键时刻抓住大问题的蛛丝马迹。善待你的肠胃,从每一个健康的清晨开始。

0评论2025-10-2428

告别“熊猫眼”:一份针对黑眼圈的医学级综合解决方案
对抗黑眼圈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持久战”。成功的关键在于 “先精准分型,再靶向护理” 。通过结合科学护肤、健康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美帮助,你完全可以有效淡化“熊猫眼”,重现明亮双眸。

0评论2025-10-2333

三十而「砺」:科学构筑你的健康、容颜与活力防线
三十岁以后的保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系统工程”。它不再是单一的护肤或减肥,而是护肤、运动、养生三大支柱的协同作用。核心策略在于:对外,主动防御与修护(护肤+防晒);对内,积极建设与维护(运动+营养+睡眠)。请将这份指南作为你的行动地图,持之以恒,你将会收获的不仅是不老的容颜,更是一具强健、充满活力的身体和一颗从容平和的内心。

0评论2025-10-2332

冬季皮肤干痒难耐?一份基于皮肤科医学的全面护理指南
瘙痒严重影响夜间睡眠和日间生活。

0评论2025-10-2334

沉默的流行病:骨质疏松,不仅是骨头变“脆”那么简单
骨质疏松不是衰老的必然结局,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保护骨骼健康是一场贯穿一生的持久战。从青年时期积累足够的“骨本”,到中年后积极减缓流失,再到老年期进行科学诊断和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沉默的流行病”的魔咒,让生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挺拔。

0评论2025-10-2327

颜值衰老全景评估:从初老到衰老的科学自测指南
最好的抗衰老状态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更有活力,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逆生长"。 愿你在每个年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状态。

0评论2025-10-2236

我适合做激光近视手术吗?一份全面自我评估指南
清晰视力是宝贵的礼物,而通往这份礼物的道路需要你用理性与科学铺就。愿你在这条路上,步步踏实,最终拥抱那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0评论2025-1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