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医院制剂:小众药品的生存价值与发展困境

2025-07-29 17:442240bianji

医院制剂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自行配制的固定处方制剂,如皮肤科的外用软膏、儿科的特制糖浆等。这类制剂多针对特殊病症或小众需求,在我国现有药品供应体系中,虽仅占药品总量的 3% 左右,却为约 15% 的特殊患者群体提供了治疗选择 。然而,随着药品监管趋严和生产成本上升,医院制剂正面临数量锐减、生存空间萎缩的挑战。

1 医院制剂的独特价值:填补市场空白的 “定制药”

医院制剂的存在,源于临床需求与商业化药品之间的缺口,其价值在多个医疗场景中尤为突出。

1.1 满足特殊人群的个体化需求

儿童、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常需要调整剂量或改变剂型的药品,而市场上这类专用制剂不足。例如,某儿童医院自制的 “苯巴比妥口服溶液”,可根据婴幼儿体重精确调整剂量,解决了片剂拆分误差大的问题,年使用量超 1 万次 ;针对吞咽困难的中风患者,医院配制的 “硝苯地平口腔崩解片”,无需用水送服,起效速度比普通片剂快 20 分钟 。

1.2 应对罕见病与疑难杂症

部分罕见病因患者数量少,药企缺乏生产动力,医院制剂成为唯一选择。如治疗先天性鱼鳞病的 “尿素维 E 乳膏”,全国仅 3 家三甲医院有自制制剂,服务着约 2000 名患者 ;针对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 “复方甘草酸苷含漱液”,市场上无同类商品药,某口腔医院的自制制剂年处方量达 5000 余张 。

1.3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与同类商品药相比,医院制剂因省去流通环节和广告成本,价格通常低 30%-50%。例如,某医院自制的 “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支价格 1.2 元,仅为同类商品药的 1/3 ;皮肤科常用的 “硫磺洗剂”,自制制剂每瓶售价 8 元,比市售产品便宜 60% 。

2 生存困境:监管、成本与技术的多重压力

近年来,我国医院制剂的数量从 2015 年的 1.5 万种降至 2023 年的不足 8000 种,年均减少约 8%,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制约 。

2.1 严格监管下的合规成本上升

新版《药品管理法》实施后,医院制剂需通过与商品药同等标准的质量检验,包括无菌检查、稳定性试验等。某省级医院的数据显示,制剂室为达到合规要求,设备升级投入超 500 万元,每种制剂的年度检验费用增加 2-3 万元 。对于用量少的制剂(如每月处方量不足 100 次),甚至出现 “生产成本高于售价” 的倒挂现象。

2.2 生产规模小与技术局限

医院制剂多为小批量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某医院的 “中药灌肠液”,因每月仅生产 500 瓶,无法采用自动化灌装设备,全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且污染风险高 。此外,医院制剂室的研发能力有限,约 70% 的制剂配方沿用超过 10 年,难以根据最新临床研究优化成分 。

2.3 医保报销的限制

目前,全国仅 20% 的医院制剂被纳入地方医保目录,多数患者需全额自费 。例如,治疗银屑病的 “卡泊三醇软膏”,某医院自制制剂每支 30 元,但因未进医保,长期使用的患者年支出达 1800 元,而同类医保报销的商品药,患者自付部分仅 800 元左右,导致制剂使用率下降 。

3 破局路径:在规范与需求间寻找平衡

保护医院制剂的合理存在,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的协同发力。

3.1 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对临床必需、市场短缺的制剂(如儿童专用剂型),简化审批流程,延长有效期(目前多数医院制剂有效期仅 6 个月) ;对风险较低的外用制剂(如软膏、洗剂),适当降低检验频次。北京、上海等地已试点 “制剂备案制”,将审批时间从原来的 6 个月缩短至 1 个月,使新增制剂数量同比增长 15% 。

3.2 推动区域制剂中心建设

整合多家医院的制剂需求,建立区域性共享制剂室。例如,某省由 3 家三甲医院联合组建的 “儿科制剂中心”,集中生产 20 种儿童常用制剂,通过规模化生产使单位成本降低 40% ;同时,中心配备专业研发团队,已完成 5 种制剂的配方优化,稳定性提升至 12 个月 。

3.3 探索 “院企合作” 转化模式

对临床价值高的医院制剂,通过技术转让与药企合作开发为商品药。某医院的 “复方苦参止痒凝胶”,经药企产业化后,从院内制剂变为国药准字号药品,服务范围从原来的年 3000 名患者扩大至 10 万人 ;同时,医院保留少量制剂用于特殊剂量调整,形成 “商品药为主、制剂补充” 的模式。

医院制剂虽小众,却是医疗体系中 “以人为本” 的重要体现。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与模式创新,让这些 “定制药” 既能填补市场空白,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多元化用药需求。未来,随着医药协同体系的完善,医院制剂有望从 “院内自用” 走向 “规范共享”,成为药品供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智能革命:AI如何重塑临床试验的未来图景
AI对临床试验的赋能,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它正将临床试验从一个成本高昂、充满不确定性的“必要之恶”,转变为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环节。拥抱这一变革,不仅是提升研发效率的关键,更是整个医药产业迈向精准化、个性化未来的必由之路。

0评论2025-10-3032

跨越“死亡之谷”:中国创新药械商业化破局之道
跨越“死亡之谷”,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企之责。它需要产业各方达成共识,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共同构建一个认可创新价值、分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成果的健康生态。只有当最前沿的科技能够顺畅地抵达最需要的患者,中国的医药创新才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惊险一跃。

0评论2025-10-3031

江苏省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6-2030年)
本方案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各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0评论2025-10-3032

广东省关于加速建设全球新医药产业创新极的若干政策措施(2026-2030年)
营造创新氛围。 高水平举办“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大会”、“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活动,塑造“创新药,广东造”的国际品牌形象。

0评论2025-10-3032

《以人为本,价值引领:构建医患共同体新生态的医药政策纲要(2026-2030)》
将“患者满意度”、“医务工作者职业满意度”、“人文医学实践情况”等软性指标,与医院评级、院长绩效考核、区域卫生规划评估硬性挂钩。

0评论2025-10-3031

疫苗新纪元:从预防感染到“定制”免疫,人类如何用科技构建健康防火墙?
高血压,这场终身的健康战役,其胜负之手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并非不治之症,但却是一个严厉的“健康监督者”,迫使我们去审视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血管“减压”,将这个“沉默的杀手”转化为一个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赢得这场关乎生命质量的长期战役。

0评论2025-10-2933

疫苗新纪元:从预防感染到“定制”免疫,人类如何用科技构建健康防火墙?
如何让最前沿的疫苗技术以可负担的价格,惠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道德与政治考验。

0评论2025-10-2937

细胞与基因治疗:一次治疗,终身治愈?医学正迎来“活药 ”革命
细胞与基因治疗代表的不仅是一系列新技术,更是一种治疗哲学的转变:从终身用药的“管理”,转向一剑封喉的“根治”。尽管前路漫漫,但它无疑为无数过去被视为绝症的患者,点亮了最炽烈的希望之光。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亲眼见证医学从“修补”走向“重铸”的历史性跨越。

0评论2025-10-2937

耐药危机:当抗生素走向失效,人类如何迎接无声的战争?
个人应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要求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疗

0评论2025-10-2936

读懂药品说明书:您的安全用药指南
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技能,让每一次用药都更加安心。

0评论2025-10-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