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药事业在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临床精进、国际拓展等方面不断进取,迎来诸多振奋人心的突破,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 政策领航,体系建设更完善 2025年全国两会,中医药发展被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年中医药工作锚定了前行方位 。在两会精神引领下,中医药改革深入推进,从政策法规到行业管理,从服务架构到人才培养,各项体系的搭建与优化全面铺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指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加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同时,国家药监局“人用经验-中医理论-临床试验”三结合证据体系不断完善,中药新药审评流程更科学高效,为中药研发创新进一步打通了制度性通道。 技术赋能,科研创新结硕果 科技浪潮中,中医药积极拥抱前沿技术,科研产出颇为亮眼。2025年,A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更为成熟。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运算与分析能力,科研人员可以更快速地筛选中药活性成分、挖掘中医古籍中的智慧精华,并且辅助构建中药作用机制模型。横琴实验室的专家借助AI,深入剖析经典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路径,为传统方剂现代化研究点亮了新光 。 与此同时,中药新药研发成绩出众 。2024年我国有12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2025年以来,又有8个中药新药成功问世,显示出中药研发的强劲活力。而且,中药创新药研发聚焦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等关键地带,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院内制剂通降颗粒,已稳健迈入三期临床研究,有望成为未来临床对抗该疾病的“中医重器” 。 临床精进,医疗服务显优势 在临床实践方面,中医特色进一步彰显。如今,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已全面落地,布局合理、覆盖周全,让中医在骨伤、肛肠、脾胃病等专科病症上的疗效优势充分释放 。中西医协同医疗持续深化,新一批160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有序开展,559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成启用,中医西医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使众多患者受益。 基层中医服务网络也愈发密实。基层中医馆经过十年精耕细作,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全覆盖,极大地便利了基层群众享受中医诊疗,让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一线广泛施展拳脚,真正做到把中医药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 国际拓展,文化传播谱新篇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矫健,2025年,中医药已经成功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中医诊所数量超过10万家,针灸推拿等疗法被20个国家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国际认可度大幅提升 。ISO组织已累计发布11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涵盖中药质量控制、针灸器具规格等诸多方面,中医药全球化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标准化支撑 。 2024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影响力延续发酵,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位与会代表,会后积极推动本国本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以文化为媒,以疗效为桥,正从中国传统医学瑰宝,变身为被世界广泛接纳的健康解决方案,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年中医药领域的种种突破,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成果。展望前路,中医药事业必将继续勇毅笃行,不断攀登新峰,为人类健康与文明进步贡献更磅礴的中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