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新疗法出现!花400万,就能治愈晚期癌症?

2024-08-05 14:45596039健康网https://news.39.net/shx/240425

后来者”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的出现,有望率先打破这一僵局。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即便被冠以抗癌神药之称,CAR-T疗法并不完美。即便给血液肿瘤带来了“治愈”希望,但在占比高达90%的实体瘤中,CAR-T疗法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最近“后来者”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的出现,有望率先打破这一僵局。

耗时40年的突破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疾病和药物的认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

就是我生病了,我吃药,药物将我体内的微生物给清除,我的病就好了。

科学家们和医生希望通过这样的理论来治疗癌症,将癌细胞和微生物等同起来,用各种办法比如说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彻底消灭癌细胞,癌症就能痊愈。

但是现实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现在治疗癌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精确到只打击癌细胞。

如今科学界有了一些观念的转变,大家就想肿瘤细胞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的,肿瘤细胞本质上也是生长在人体内,为什么不能利用人体正常的抵御机制——免疫机制来杀死这些癌细胞呢?

这个观念的转变,促使了免疫治疗的诞生

PD-1/L1开启了肿瘤免疫疗法的新时代,随即CAR-T疗法又将免疫疗法提到了新的高度,此次TIL疗法终于获批,让医生们惊呼癌症的“洪水”终于撞到了更高的“堤坝”。

TIL疗法全称叫做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一种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识别身体内的癌细胞,并进行消灭,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癌症患者中,这类细胞数量忽然变得稀少或者活性降低,才最终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如何在体外制造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成为该细胞疗法的关键。

与其师出“同门”的CAR-T疗法相比,TIL治疗更受瞩目,为什么?

虽然TIL和CAR-T疗法都是利用从患者体内获得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但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出生”,CAR-T免疫细胞来自患者血液,而TIL免疫细胞来自患者肿瘤组织。

这就决定了两者识别肿瘤的能力,肿瘤组织分离的免疫细胞,超60%能识别肿瘤,而血液分离的免疫细胞,仅有小于等于0.5%。

有行业分析认为,TIL疗法解决了CAR-T乃至其他细胞疗法难以彻底解决的实体瘤难题,以“没有特定靶点”的手段回应了“缺乏靶点”的问题,以“来自肿瘤微环境”克服“肿瘤微环境限制”。

晚期的恶性肿瘤也能被治愈

细胞疗法终于在实体瘤这块硬骨头上狠狠啃下了一口。

首个用于实体瘤的TIL疗法产品——Amtagvi(lifileucel)此次获批先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

根据FDA公布的信息,在符合条件的73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有31.5%使用后病情得到缓解,其中3例肿瘤消失,20例肿瘤减小。

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有43.5%的患者至少在12个月内保持住了治疗的成果,肿瘤没有恶化,患者也没有死亡。

仅从数字看,30%多的有效率似乎并不高,但是在没有太多好的治疗方法的黑色素瘤领域就不同了,在此之前,一线主流药物治疗的总体缓解率也只有2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纳入研究的患者都经过了多种治疗方法,面临无药可救的晚期黑色素瘤病人,一般生命只剩下七、八个月,能有这样的治疗效果,已经是绝处逢生了。

而且,有的患者治疗效果已经保持了4年多。业界认为,这说明Amtagvi的作用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也是该药的优势之一。

除此之外,TIL疗法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头颈癌、宫颈癌等都在同步进行临床试验,从已知的信息来看,目前TIL疗法针对在PD-1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期待。

这些结果纷纷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使用这类疗法有可能在实体瘤(目前是黑色素瘤)领域续写“艾米丽式”的奇迹(艾米丽患上了白血病,使用了CART治疗后,科学家们惊讶发现之前的癌细胞消失了,真正称得上治愈了白血病)。

谁能为高昂的免疫治疗费用买单?

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在CART疗法出现后,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贵,以国内上市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和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为例,一针高达120万元。

而TIL疗法费用更甚,39深呼吸了解到,目前采用TIL疗法的前提,需要患者首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换言之,使用 TIL疗法治疗要求必须是可以切除的肿瘤,并且在切除样本中要获得足量的TIL。

在通过手术获得具有足量TIL的活性样本后,需要经历大约34天的制备流程。患者还需要通过淋巴细胞清除预处理,再重新输注TIL。同时患者还需要持续注射大剂量的IL-2以继续保持细胞活性,但大剂量的IL-2本身就具有生物毒性。

据了解,目前上市的Amtagvi定价为51.5万美元(370万人民币),并且不包含IL-2的费用,而IL-2是必须与TIL疗法同时使用的重要一环,一次剂量的IL-2费用是5855美元(4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总的TIL疗法+ IL-2的费用大约需要人民币374万元左右。

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这一疗法远非普通人可以尝试。

此外TIL还有一些独特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肿瘤内部必须要有免疫细胞存在,其次在进行TIL治疗前要进行大剂量的化疗,患者身体是否能够负荷也充满未知数。“TIL疗法是一种新疗法、一种新希望,但是生产工艺复杂,价格太高了,未来可及性低。”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说。

但目前,治愈的希望已被点燃,守住抗癌的最后防线,让更多药企愿意投入研发。据39深呼吸了解,在中国,就至少有14家药企在开发实体瘤的TIL疗法。

但对于更多的专家而言,癌症的任何治疗方式远不如早期预防来的有效。

寄希望于靠药物治愈癌症,肿瘤专家们说,早期发现,早诊断更经济划算。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药用辅料:药品安全的 “隐形基石” 与潜在风险
药用辅料的安全是药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 “隐形成分” 将不再是药品安全的 “盲区”。未来,只有将辅料质量纳入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从原料药到成品” 的全链条安全保障,让每一种药品都经得起细节的检验。

0评论2025-07-2929

医疗影像中的 “隐形误差”:被忽视的诊断盲区与破局之道
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些 “隐形误差” 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医疗盲区。随着 AI 辅助诊断的普及、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和质控流程的标准化,影像诊断正从 “经验依赖” 迈向 “精准可控”。未来,只有将误差防控纳入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构建 “技术 + 人才 + 流程” 的三位一体防护网,才能让 “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看得更清、更准,为每一份诊断报告注入更坚实的信任基石。

0评论2025-07-2540

7月医药五大突破:国产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细胞治疗指南落地
从定义无镍支架国际标准到破解创新药支付瓶颈,中国医药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双轨并进,让全球领先疗法更快惠及患者。

0评论2025-07-2349

7月中国医药创新双突破:无镍支架全球首秀,医保双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7月中国医药创新呈现“技术+支付”双轮驱动: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双目录破解高值药可及性瓶颈、TIL指南推动细胞治疗标准化。

0评论2025-07-2355

数字处方崛起:当药片变成代码,百亿级“数字药”重塑医疗生态
杭州某科技园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正在调试糖尿病管理程序的AI引擎**。大屏显示实时数据:今日新增激活处方1.2万份,超过二甲双胍的处方量。

0评论2025-07-1970

细胞治疗“天价困局”破冰:百万元抗癌针开启平民化之路
当120万元的治疗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驶入平民化轨道。从富豪专属到普惠医疗的蜕变中,那些曾被价格挡在生命之门外的患者,终于听见希望叩响门环的声音。

0评论2025-07-1967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66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59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138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