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炮制是中药传统技艺的核心,指通过净制、切制、炮炙等工艺,将原药材加工成可入药的饮片。这一过程不仅能减毒增效,还能改变药物性能 —— 如酒炒大黄可增强活血作用,蜜炙甘草能增强润肺功效。据统计,中药处方中 90% 以上使用的是炮制后的饮片,其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然而,现代生产中炮制工艺的简化与标准化缺失,正让这门古老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1 炮制的核心价值:从 “药材” 到 “良药” 的蜕变
炮制并非简单的加工,而是依据中医理论对药材进行的 “个性化改造”,其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
1.1 减毒与安全保障
部分中药材含有天然毒性成分,需通过炮制降低毒性。例如,生附子含乌头碱,未经炮制口服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而经清水浸泡、蒸煮等工艺后,毒性成分可降低 90% 以上 ;马钱子通过砂炒后,其含有的士的宁毒性成分含量下降 50%,同时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发挥 。历史上,因炮制不当导致的中药中毒事件中,80% 与未按规范处理有毒药材相关 。
1.2 增效与药效优化
炮制能通过改变药物成分,增强治疗效果。酒制当归可使其中的阿魏酸溶出率提高 30%,增强补血活血作用 ;醋制延胡索能使生物碱成盐,溶解度增加,镇痛效果提升 2 倍 。对于矿物类药材,如磁石、自然铜,煅烧后可使有效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其疗效发挥时间从生品的 6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 。
1.3 适应临床需求的药性调整
根据病症需要,炮制可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例如,生地黄性寒,擅长清热凉血;经黄酒蒸制后成为熟地黄,转为性温,主打滋阴补血 ;生麻黄发汗解表作用强,而蜜炙后辛散作用减弱,更适合止咳平喘 。这种 “一药多效” 的灵活调整,正是中药辨证施治的重要基础。
2 当代困境:工艺简化与标准缺失的双重冲击
近年来,传统炮制技艺逐渐流失,据调查,全国掌握全套传统炮制工艺的传承人不足 500 人,部分特色炮制方法正以每年 10% 的速度消失 。
2.1 工业化生产对传统工艺的简化
为追求效率,现代中药厂常简化炮制步骤。例如,传统黄连需用黄酒浸泡 7 天,再蒸制 3 次,而部分企业改为直接用酒精快速喷淋,导致有效成分保留率下降 25% ;炮制熟地的 “九蒸九晒” 工艺,因耗时长达 20 天,被简化为 3 蒸 3 晒,其多糖含量降低 40% 。工业化生产的统一性,也使 “依药材质地调整工艺” 的传统智慧被忽视,如不同产地的当归采用相同的酒制时间,影响药效稳定性 。
2.2 标准不统一与质量波动
目前,中药材炮制仅存在行业标准,缺乏全国统一规范,导致同一种饮片在不同地区质量差异显著。以炒白术为例,浙江要求炒至表面微黄,而河南要求炒至焦褐色,两者的挥发油含量相差可达 60% ;部分小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硫磺过度熏蒸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3-5 倍),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市场抽检显示,炮制品不合格率达 18%,其中 70% 与炮制工艺不规范相关 。
2.3 传承断层与人才短缺
年轻一代对传统炮制技艺兴趣不足,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开设 “中药炮制学” 专业的不足 30%,实践课时仅占理论课的 20% 。传统 “师徒传承” 模式难以维系,部分独家技艺(如 “醋淬磁石” 的火候控制)面临失传。调查显示,中药企业中能独立完成复杂炮制工艺的技术人员,平均年龄超过 55 岁 。
3 破局方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保护和发展中药材炮制技艺,需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实现 “守正创新”。
3.1 建立分级炮制标准体系
针对不同药材特性制定分类标准:对毒性药材(如附子、半夏)实施 “强制炮制规范”,明确工艺参数和毒性成分限量 ;对普通药材允许一定的工艺灵活性,但需标注关键质量指标(如浸出物含量、有效成分比例)。目前,江苏、四川等地已试点 “炮制规范分级”,使饮片质量合格率提升至 92% 。
3.2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赋能
利用科技手段解析炮制原理,如通过红外光谱监测炒炭药材的火候,替代传统的 “凭经验看颜色” ;开发自动化炮制设备,在保留核心工艺(如 “九蒸九晒”)的同时,实现温度、时间的精准控制,使熟地的有效成分稳定性提高 35% 。同时,建立 “炮制工艺数据库”,记录不同产地药材的最佳炮制参数,实现 “因地制宜” 的标准化生产 。
3.3 加强传承与人才培养
在中医药院校增设炮制实践课程,与中药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完整炮制流程 ;通过 “非遗 + 产业” 模式,支持传承人建立工作室,对 “九制黄精”“酒蒸大黄” 等特色工艺进行保护和推广。某省通过 “炮制大师带徒” 项目,已培养年轻传承人 80 余名,使 5 项濒危工艺得到恢复 。
中药材炮制是中药的 “灵魂工艺”,其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疗效与生命力。只有让传统技艺在标准化、现代化中找到平衡点,才能既守住中药的 “根”,又让这门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人才梯队的建立,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将更加安全有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