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刀片嗓”现象再次引发关注,不少人出现咽干、喉咙痛的症状,心中不禁产生疑问:这是不是感染了新冠KP.2变异株?
KP.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它有时被称为“FLiRT”变体,因其在刺突蛋白中的突变位置而得名,这些突变使其更具传染性。2024年2月以来,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3日将其列入“需要监测的变异株”。在我国,也首次在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了KP.2变异株,后续有可能在国内带来新一波感染小高峰。
从症状上看,KP.2感染和JN.1引起的症状相似,主要包括喉咙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烧、头痛以及味觉和嗅觉丧失。而“刀片嗓”通常表现为咽喉部明显干燥、疼痛,如刀割一般,吞咽口水时疼痛感加重,这与KP.2感染引起的喉咙痛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仅凭咽干喉咙痛这一症状,并不能直接判定就是感染了KP.2变异株。
实际上,能引起“刀片嗓”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是常见因素之一,除了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都可能引发咽喉炎,进而导致“刀片嗓”。细菌感染也是重要原因,比较常见的是链球菌感染,细菌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咽扁桃体红肿、化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值偏高,需要结合血常规检查、抗原检测和临床症状来逐一排查。此外,非感染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如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创伤(如气管插管所致)或用嗓过度等,都可能引起咽喉部的不适。
不同人群咽痛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儿童咽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青少年可能由猩红热引起,成年人则可能是鼻病毒、腺病毒、链球菌等导致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刀片嗓”是否与KP.2变异株有关呢?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到医院做核酸检测。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别。新冠感染的痛感发生在咽腭弓处,吞咽产生像刀刺割嗓的痛感,难受程度往往超过普通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此外,新冠感染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味觉和嗅觉改变等症状。
面对“刀片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少量多次,湿润口腔以及咽喉部位黏膜,同时注意保护嗓子;加强手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去公共场所或发热门诊就诊时,佩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对症治疗。
“刀片嗓”卷土重来,咽干喉咙痛不一定就是感染了新冠KP.2变异株。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病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