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从胃炎到胃癌,大概需要几年?提醒:抓住5个癌变信号,及时刹车

2024-06-27 15:191005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40401/f7

“医生,求你一定要救救我儿子,他还那么年轻。”

小李今年23岁,近几年时间他的胃部健康情况一直不好,去年年底出现了频繁的腹痛症状,但也只觉得是吃错了东西,并没有重视。

过完年后情况愈发严重,父母赶紧带他去市医院检查,发现腹腔内积液异常增多,医生建议进一步进行穿刺检查。

检查发现肿瘤指标多项异常,还有异型细胞存在,进一步确诊为“皮革胃”,也就是胃癌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父母受不住打击失声痛哭……

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浩表示,我国约有9成的胃癌患者一经确诊就是晚期。日常一旦发现经常有消化不良、胃部不适以及胃痛胃胀等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年轻人也同样需要注意。

一、从胃炎到胃癌仅4步,抓住癌变信号及时刹车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余万新发胃癌病例,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20万人

调查显示,我国胃癌高发与高钠饮食、吸烟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息息相关,在饮食中减少高盐食物以及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北平表示,我们的胃部原先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后续由于过度开采等因素,导致庄稼无法生长,还会被疯狂生长的野草入侵,导致土地沙漠化。

翻译成白话就是,胃部内本身都是正常的细胞,由于年龄增加、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导致腺体萎缩、正常胃粘膜丧失,后来出现异型增生,导致患者患癌死亡。

从普通胃炎发展到胃癌,需要经历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4步,最终演变成胃癌。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约只有1%的患者会发展成胃癌,所以在胃部出现不适时要引起重视。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寿儒、张光倩提醒,从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会有5个征兆

1.疼痛性质改变

良性的胃病在发作时的疼痛感有规律可循,如果原先规律的腹痛突然出现了改变,则要警惕可能是癌变了。

2.烧心反酸

烧心所处的位置一般在心窝处,长期烧心反酸会导致食管黏膜被腐蚀,继而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以及癌变发生。

3.上腹部出现肿块

在心窝处出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癌变引起,该肿块还会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大,累及胸背部。

4.黑便

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很可能是胃溃疡发生了癌变所致,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5.体重下降

癌细胞会在体内不断与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导致身体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患者的身体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二、得了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饮食

慢性胃炎是指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良等因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表现为嗳气、反酸、恶心以及恶心呕吐等不适。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胃炎胃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其中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在控制症状的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而非萎缩性胃炎,则要服药积极控制症状,以免症状过多影响到正常生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新颖提醒,罹患慢性胃炎的患者要多吃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主食、蔬果、鱼肉、蛋奶类以及豆类食物。要注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和饮品,如烟酒、辣椒以及芥末等。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支杰华指出,本身胃不好的人,日常要注意少吃这几种水果

1.橙子

橙子的维生素C含量很丰富,但它也有较多的柠檬酸和果酸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胃部受到不良刺激,容易引起胃痛、胃灼热

2.葡萄

葡萄对于胃部敏感的人来说是不合适食用的,因其具有丰富的果胶和纤维素,本身胃不好的人难以消化。过多摄入会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诱发胀气、胃痛等症状

3.石榴

石榴内的果酸含量也很丰富,会给胃肠道带来不良刺激,导致胃痛、反酸等症状

三、协和医生:养胃有方法,谨记这几招!

武汉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范恒提醒,胃不好的人日常要注意做好这几件养胃的措施。

1、来碗“养胃粥”

建议使用少量精米加入南瓜、豆类、粗粮等食物熬成粥,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身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还能摄入充足的营养。

2、给胃“按个摩”

适当进行揉腹操对于健脾养胃也有好处,将双手搓热后用掌心对着肚脐顺时针按摩50次、再逆时针按摩50次,可起到促进胃肠道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对胃部健康有好处。

3、给胃“灸一灸”

有条件的人,在日常可以使用艾灸条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脾胃功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胃癌在我国十分多见,且近年来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生活中的细节去进行改变,尽可能预防胃癌发生。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影像中的 “隐形误差”:被忽视的诊断盲区与破局之道
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些 “隐形误差” 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医疗盲区。随着 AI 辅助诊断的普及、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和质控流程的标准化,影像诊断正从 “经验依赖” 迈向 “精准可控”。未来,只有将误差防控纳入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构建 “技术 + 人才 + 流程” 的三位一体防护网,才能让 “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看得更清、更准,为每一份诊断报告注入更坚实的信任基石。

0评论2025-07-2531

7月医药五大突破:国产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细胞治疗指南落地
从定义无镍支架国际标准到破解创新药支付瓶颈,中国医药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双轨并进,让全球领先疗法更快惠及患者。

0评论2025-07-2340

7月中国医药创新双突破:无镍支架全球首秀,医保双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7月中国医药创新呈现“技术+支付”双轮驱动: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双目录破解高值药可及性瓶颈、TIL指南推动细胞治疗标准化。

0评论2025-07-2346

数字处方崛起:当药片变成代码,百亿级“数字药”重塑医疗生态
杭州某科技园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正在调试糖尿病管理程序的AI引擎**。大屏显示实时数据:今日新增激活处方1.2万份,超过二甲双胍的处方量。

0评论2025-07-1954

细胞治疗“天价困局”破冰:百万元抗癌针开启平民化之路
当120万元的治疗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驶入平民化轨道。从富豪专属到普惠医疗的蜕变中,那些曾被价格挡在生命之门外的患者,终于听见希望叩响门环的声音。

0评论2025-07-1957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60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56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127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715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