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0岁后,这样的体重刚刚好,你达标没

2024-03-12 16:27608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40228/x7

王奶奶今年80多岁了,但她的精气神完全不像这个年龄的人,每天都神采奕奕的。

街坊总爱以“胖太”称呼王奶奶,就是因为她的胖墩墩的身材,尤其是走起来一扭一扭的大粗腿。

王奶奶却没有因此而不开心,反倒骄傲地说道:

“你们不懂!粗腿才是宝藏,福气在后头呢!”

一、被你嫌弃的“梨型身材”,反而是科学家眼里的好身材

其实,对于身材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早已有蛛丝马迹,很多学者都曾对此进行过研究。

医学期刊《BMJ》曾发表过研究指出,大腿粗、臀部大的人往往死亡风险更低。

该研究共纳入72项涉及252万余名受试者的前瞻性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腰围每增加10cm,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相关。而臀围每增加5cm,与总死亡率风险下降18%相关,臀围增加10cm也会让死亡风险下降10%。简单来说,“梨形身材”或是与长寿相关性最高的身材。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腿越粗的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越低,而男女性大腿围<51/50cm的受试者,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一般认为,腿围保持在50~60cm是相对健康的范畴。

而且,腿粗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还不止如此。

? 有益于心脏健康:腿部力量强壮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对降低心脏负荷有好处。有研究发现,腿部力量越大的人罹患罹患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就越低。

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脂肪组织可以产生多种激素,帮助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有研究发现,脂肪积累可以预防葡萄糖代谢紊乱,对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好处。

由此看来,身材的确是影响寿命的因素之一。

二、身体的这3处尺寸影响寿命,看看你有没有达标

除了腿围,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与健康之间有一定关系,这几个部位的尺寸还可能会影响寿命,快来对照下自己有没有达标。

1、腰围

男女性的腰围应保持在<90/85cm,超过这个范围的则属于腹部型肥胖,与多种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测量腰围的方式是保持站姿,将软尺绕肚脐上方0.5~1cm一圈,本身腹部较胖的人要选择最粗的部位测量。

2、臀围

臀围测量要将双腿并拢站立,测量臀部最宽的位置。有研究发现,臀围大的人血脂更好、死亡风险越低。

世卫组织建议测量腰臀比来反应中心型肥胖的程度,即腰臀比=腰围÷臀围,男女性的值应保持<0.9/0.85,腰臀比>1说明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3、颈围

颈围应该测量低头时摸到后颈的最凸起处到喉结下方,男女性的值应保持在<38/35cm。脖子过粗往往与血脂异常相关,这类人罹患心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会增加,健康风险也较大。

三、60岁后,苗条不一定好,微胖更健康

有研究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呈U型相关性,曲线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该值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年龄在60岁以下的人群建议BMI值保持在18.5-24.9为宜,而年龄大于60岁的人,则建议保持微胖的体重,让BMI维持在25-29.9之间为宜。

实际上,在任何年龄段都应该注重身材管理,那我们该如何维护健康的身体?

1、给臀腿“囤”点肌肉

臀腿上的肌肉占全身肌群的60%左右,日常可适当多做一些运动激活这两个部位的肌肉,对维持关节稳定性、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率有好处。

2、控制体重

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不必过分要求体重标准,适当的超重反而可以让老年人抵抗力增强,对长寿有好处。而青少年则要注意控制体重,超重、肥胖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3、保持健康的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以及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日常可多吃一些健康的水果蔬菜、全谷物以及适量肉类。

4、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对控制体重、保持身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运动,每周进行运动不少于5次。

身材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不建议使用极端的节食、吃减肥药等方式来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外乎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没有任何其他的捷径,对此一定要明确。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疗影像中的 “隐形误差”:被忽视的诊断盲区与破局之道
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些 “隐形误差” 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医疗盲区。随着 AI 辅助诊断的普及、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和质控流程的标准化,影像诊断正从 “经验依赖” 迈向 “精准可控”。未来,只有将误差防控纳入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构建 “技术 + 人才 + 流程” 的三位一体防护网,才能让 “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看得更清、更准,为每一份诊断报告注入更坚实的信任基石。

0评论2025-07-2530

7月医药五大突破:国产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细胞治疗指南落地
从定义无镍支架国际标准到破解创新药支付瓶颈,中国医药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双轨并进,让全球领先疗法更快惠及患者。

0评论2025-07-2335

7月中国医药创新双突破:无镍支架全球首秀,医保双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7月中国医药创新呈现“技术+支付”双轮驱动: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双目录破解高值药可及性瓶颈、TIL指南推动细胞治疗标准化。

0评论2025-07-2336

数字处方崛起:当药片变成代码,百亿级“数字药”重塑医疗生态
杭州某科技园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正在调试糖尿病管理程序的AI引擎**。大屏显示实时数据:今日新增激活处方1.2万份,超过二甲双胍的处方量。

0评论2025-07-1950

细胞治疗“天价困局”破冰:百万元抗癌针开启平民化之路
当120万元的治疗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驶入平民化轨道。从富豪专属到普惠医疗的蜕变中,那些曾被价格挡在生命之门外的患者,终于听见希望叩响门环的声音。

0评论2025-07-1952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57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52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119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712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