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控血糖有3个分级?每个患者需对号入座!

2023-07-18 14:3810340家庭医生https://www.familydoctor.com.c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血糖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贯穿于每一天每一时刻。一旦血糖波动幅度大或持续性升高,就会牵连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在控制血糖方面存在着个体化,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血糖分为哪些等级?

1、相对严格

病程比较短、没有任何并发症、预期寿命比较长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严格一些。最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8.0毫摩尔,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6.5%。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时,为能保证胎儿和母体安全,同样需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毫摩尔,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毫摩尔,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6%。

2、相对宽松

小儿糖尿病和老年人,血糖控制应稍微宽松一些。因为小儿饮食并不规律,每天的活动量较大,新陈代谢速度快,无法及时感知低血糖,不能快速应对低血糖问题,总是一味的追求血糖达标,极有可能诱发低血糖,甚至因营养收入不足而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小儿频繁出现低血糖可影响智力发育,所以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一型糖尿病的小儿和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6.5%,空腹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二型糖尿病的小儿和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6.5%,空腹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高龄、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情况比较复杂,若合并慢性病少、活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正常,空腹血糖应维持在5.0~7.2毫摩尔以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0%以下;若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控制在5.0~8.3毫摩尔、8%以下;需长时间护理,同时伴有终末期慢性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维持在5.6~10.0毫摩尔,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8.5%以下。

3、普通

普通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毫摩尔,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10.0毫摩尔,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

温馨提示

在控制血糖方面不可矫枉过正或过于严苛,不然会对身体带来严重伤害。每个人血糖控制目标不同,具体需根据年龄、病程、预期寿命以及合并症等来评估。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35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61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62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88

30岁+抗衰老指南:冻龄不是神话,这5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抗衰不是与时间为敌,而是用科学的方式,让身体和心态保持在最佳状态。 30岁后的你,可以更有力量、更从容——因为真正的“冻龄”,是眼里有光,心中无惧。从今天开始,把抗衰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0评论2025-06-26653

职场健康保卫战:用这些医药小知识守护你的工作状态
职场健康管理不是要你彻底改变生活节奏,而是通过微小习惯的积累,让身体适应高强度工作。从今天开始,在办公桌抽屉里备一盒创可贴、一罐维生素C,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接杯水、做两个深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终将成为你职场长跑的“能量补给站”。记住: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应对所有挑战的底气。

0评论2025-06-25692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新里程碑:毒副反应减半,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双突破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胜利。当毒副反应不再是患者必须承受的代价,当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天平开始倾斜,我们终于看到癌症治疗的终极方向——不仅让人活下去,更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未来,随着双抗、三抗药物的普及,以及AI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癌症或许将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慢性病。

0评论2025-06-231122

2025医药革命:从“治愈疾病”到“重塑生命”的临界跃迁
2024年,医药行业正站在“奇点”之上。这场革命或许不会让人类“永生”,但它一定会让生命更有温度、更有希望。

0评论2025-06-20460

维生素D:人体健康的“阳光密码”
维生素D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体健康的多扇大门。我们应该重视维生素D的摄入,通过合理的方式补充它,让这位“阳光密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0评论2025-06-18114

近期医药热点速览:涵盖反垄断执法、创新成果与行业监管新态势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加大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

0评论2025-06-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