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是方便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项目之一,能排查颅脑相关疾病,包括颅骨骨折、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脑积水以及颅内肿瘤、颅内炎症和脑血管畸形等。颅脑CT和核磁共振成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两者哪个好。
颅脑CT和颅脑磁共振成像,该选择哪一种?
1、颅脑CT
利用X线对颅脑厚度层面做扫描,获取CT图像,能清晰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解剖关系,了解脑组织结构,用于诊断颅脑相关疾病,如血管畸形、动脉瘤、颅内肿瘤或炎症、脑积水和脑梗、急性脑出血和颅骨骨折等。优势是方便且快速、价格低廉、没有任何创伤。缺点是分辨率低,有一定的辐射。
2、颅脑磁共振成像
利用强磁场成像,能获取颅脑每一个方位的断层图像,能全方位显示颅脑组织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其优势是没有辐射,分辨率高,检查更为准确。缺点是价格高昂,所用时间长,不能更好的识别钙化组织。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禁忌症,如幽闭恐惧症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
在诊断颅脑疾病方面,通常先选择颅脑CT,某些情况下需做颅脑磁共振成像。
哪些情况下应做颅脑CT检查?
1、颅脑相关症状
逐渐或突然有头痛头晕症状,恶心呕吐,偏瘫,肢体或面部出现麻木,视力异常和说话困难,昏迷等,高度怀疑颅脑相关疾病,如颅内肿瘤、脑出血和脑梗等,还需做颅脑CT检查来明确诊断。
2、头部受到撞击
头部突然受到撞击时需做颅脑CT检查,看看有没有出现颅骨骨折,是否发生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外出血等。
3、颅脑CT检查是否会带来不良反应?
普通颅脑CT几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增强CT、CT血管成像可能会出现碘过敏的情况。少数检查者检查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嘴巴里有金属味,几分钟后就能消失;也有可能出现瘙痒、皮肤水肿、荨麻疹和呼吸困难以及休克等。只要出现过敏反应,还需积极接受抗过敏治疗。
温馨提示
颅脑CT检查可产生一定剂量的辐射,该剂量几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过,婴幼儿、处于备孕期和怀孕期的女性,非必要情况下拒绝该检查,以免阻碍宝宝或胎儿生长发育。另外,检查当天不能戴耳环、发卡等装饰物,以免影响检查准确性。
医用冷敷贴:不是所有不适都能贴,正确使用有讲究
医用冷敷贴虽操作简单,但只有用对场景、方法,才能发挥其物理治疗作用。使用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症状是否适合,尤其特殊人群需谨慎,避免因不当使用影响健康。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还是要及时就医,不能依赖冷敷贴延误治疗。
0评论2025-08-1854
久坐背后的颈椎危机:从僵硬到病变的信号与应对
久坐对颈椎的伤害,就像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对长期久坐的人来说,与其等到疼痛难忍时治疗,不如从现在开始,用简单的方法保护颈椎。记住,颈椎的健康不在于偶尔的剧烈运动,而在于日常每一次对不良习惯的 “打断” 和对正确姿势的坚持。
0评论2025-08-1549
高度近视:那些暗示眼睛功能衰退的信号
高度近视人群的眼睛功能衰退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信号容易被当作 “正常现象” 而忽视。日常中除了定期(每半年至一年)做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眼轴长度测量),还要多关注自己的视觉感受和身体信号,一旦出现上述异常,及时就医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视力,避免严重后果。
0评论2025-08-1543
幼儿园学费减免一年:解锁结婚生育意愿的 “轻负密码”
幼儿园学费减免一年,看似是 “小政策”,却能通过撬动 “结婚 - 生育 - 养育” 的链条,产生 “蝴蝶效应”。在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这样的 “确定性支持” 比空洞的口号更有力量。当越来越多家庭感受到 “生得起、养得起” 的踏实,结婚生育的意愿自然会水涨船高,为人口结构优化注入持久动力。
0评论2025-08-13180
药用真菌的人工培育技术:从野生到人工的品质把控
药用真菌的人工培育是中医药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其技术细节的完善直接关系到药材品质和行业发展。随着培育技术的不断优化,人工药用真菌不仅能替代野生资源,更能在功效和安全性上实现超越。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
0评论2025-08-1291
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导的 “重要依据” 与优化空间
药品说明书是连接药品与使用者的重要桥梁,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通过通俗化解读、突出关键信息、及时更新内容等措施,让说明书既保持科学性和严肃性,又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指导性,才能真正发挥其 “安全指南” 的作用,帮助患者实现 “明明白白用药”。
0评论2025-08-0574
过期药品的处理: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与规范路径
过期药品的处理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随着回收体系的完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这些 “失效的药品” 将得到规范处置,不再成为隐藏的安全隐患。未来,只有将过期药品管理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才能实现从 “被动清理” 到 “主动防控” 的转变,为医药安全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0评论2025-07-31159
药用辅料:药品安全的 “隐形基石” 与潜在风险
药用辅料的安全是药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 “隐形成分” 将不再是药品安全的 “盲区”。未来,只有将辅料质量纳入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从原料药到成品” 的全链条安全保障,让每一种药品都经得起细节的检验。
0评论2025-07-2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