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央视曝光市场“夺命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提醒:谨慎

2024-02-04 10:151112039健康网https://cancer.39.net/a/240201

你知道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可能会给你带来致命的危害吗?

在网购愈发便捷的背后,一些廉价衣物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

央视多次曝光“夺命毒衣”事件,受害者不计其数,给不少家长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来一探其中的真相。

一、央视曝光“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

近年来,“致癌毒衣”事件屡屡发生。2022年10月,央视网上报道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面女装的抽检情况,结果发现一件某公司生产的女装内联苯胺较限定值超了27倍

联苯胺在衣物染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也是一种可致癌的芳香胺成分

皮肤长期与这种物质接触,会让身体吸收有害物质,之后会在特定条件下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通过活化作用给健康带来伤害,增加膀胱癌、肾盂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这还不止,多省市的市场监督局都曾对童装进行过检测。2022年江苏市场监督局抽检的119批次童装样品里有2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6%;北京市消协对100款在线购买的儿童样品服装进行检测后发现问题样本的量达到了28款,比例超1/4,童装的不合格率让人担忧。

除了上文提到的致癌联苯胺,甲醛也是衣物中常见的致癌物。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咽喉/眼睛不适,甚至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尤其会增加白血病、鼻咽癌的发生几率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购入“毒衣服”呢?这3招要记牢。

看清标签上的安全类别:衣物可分为3类,其中A类是适合给婴幼儿穿着的材质,B类为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材质,如外套、窗帘等。

检查是否有瑕疵:购买衣物时要查看衣物外观是否有瑕疵,以及产品是否有标签、尺寸型号以及洗涤标志等。

注意衣服颜色深浅:在选择衣物时,要尽量选择颜色浅的,深颜色的衣物所使用的染色剂较多,皮肤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的几率就越大。

二、贴身衣物穿黑色,更容易得癌症?

网络上有不少传闻称,贴身衣物一定不要买黑色的,因为黑色染料内存有致癌成分,长期接触会导致癌症风险上升,这是真的吗?

目前衣物类纺织产品使用的黑色染料主要为化学合成染料,这种染料本身是没有毒性的。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禁止使用的染料,如上文提到的联苯胺成分。

该物质在分解后会随着皮肤进入到体内,进而容易诱发皮炎、损伤肝肾,甚至会改变人的DNA结构,诱发癌症发生

相信有不少人还听说过,衣物染成黑色是为了掩盖上方存在的瑕疵,这个说法其实是基于手工纺织的基础上。

现阶段纺织产品都是大规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般不会出现布织造坏了挑出来去染黑的情况。所谓的贴身衣物不能穿黑色的说法,其实并不可信,我们只需要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则不会影响健康。

但小九发现,很多人会在收到衣服第一时间就选择穿出门,这个做法其实并不推荐。

首先,新买来的衣物很可能被很多人试穿过,其次,衣物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直接穿着容易给皮肤带来一些刺激,建议新买的衣服拿回家后清洗后再穿

三、再曝“毒童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除了衣物外,鞋子也是有毒的重灾区,长期穿着质量不合格的鞋子,也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2023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一项儿童鞋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89批次的样品中有29组质量不合格,其中包含诸多耳熟能详的大品牌。不合格项目除了有鞋底耐磨性能不合格、标识不合格外,还有一栏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重金属总量超标

重金属总量超标的问题鞋子,长期穿着会让重金属通过皮肤接触被人体吸收,可减弱、破坏智力和神经中枢,对各脏器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也同样会给健康带来威胁,该物质会通过呼吸、接触进入体内,影响体内性激素分泌,对生物体神经系统产生毒性,让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此外,还有几种鞋也不推荐家长购买给孩子,或有安全隐患。

1、发光鞋

这种鞋子会让儿童走路时一直盯着鞋子,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忽视道路交通安全。


2、洞洞鞋

洞洞鞋的特点是大、材质软、包裹性不强,起不到固定和支撑足部的作用,容易影响足部发育和儿童的走路姿势。

3、高跟鞋

鞋跟过高会导致小孩的脚往前滑,挤压脚趾,让大部分的称重集中在前部,影响足部正常的发育。

服饰安全需要每个人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购买时一定要认准符合标准的,避免因此而影响健康。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跨越“死亡之谷”:中国创新药械商业化破局之道
跨越“死亡之谷”,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企之责。它需要产业各方达成共识,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共同构建一个认可创新价值、分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成果的健康生态。只有当最前沿的科技能够顺畅地抵达最需要的患者,中国的医药创新才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惊险一跃。

0评论2025-10-3031

疫苗新纪元:从预防感染到“定制”免疫,人类如何用科技构建健康防火墙?
如何让最前沿的疫苗技术以可负担的价格,惠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道德与政治考验。

0评论2025-10-2937

药物副作用:认识、应对与正确管理
正确认识和管理药物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环节。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药物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用药安全。

0评论2025-10-2843

家庭药箱管理指南:安全用药的科学之道
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家庭药箱,为家人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0评论2025-10-2758

抗生素:战争与和平——揭秘人体微生态的攻防战
抗生素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发现,但它们更像是需要谨慎使用的"精密武器",而非随意取用的"万能工具"。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这不仅是与致病菌的战争,更是对人体内部生态系统的一次重大干预。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并在治疗后积极重建微生态平衡,我们才能在这场永不停息的攻防战中,既赢得眼前的战役,又守住长远的健康和平。

0评论2025-10-2575

高度近视:不仅仅是度数高,更是一颗眼内的“定时炸弹””
高度近视,是一个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眼病。它要求我们从一个被动的“配镜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眼健康管理者”。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定期的专业检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看住这颗“定时炸弹”,守护住珍贵的视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明风险。

0评论2025-10-2477

告别“熊猫眼”:一份针对黑眼圈的医学级综合解决方案
对抗黑眼圈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持久战”。成功的关键在于 “先精准分型,再靶向护理” 。通过结合科学护肤、健康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美帮助,你完全可以有效淡化“熊猫眼”,重现明亮双眸。

0评论2025-10-2380

我适合做激光近视手术吗?一份全面自我评估指南
清晰视力是宝贵的礼物,而通往这份礼物的道路需要你用理性与科学铺就。愿你在这条路上,步步踏实,最终拥抱那个清晰明亮的世界。

0评论2025-10-2271

身体自愈力:两个被科学验证的日常「微养生」处方
养生并非复杂的工程,而是将科学的智慧转化为日复一日的温柔坚持。通过这些精准的自我干预,您正主动为长久的健康注入稳固的基石。

0评论2025-10-2185

“药”素融合:源自医药智慧的日常养生法
将医药智慧化为日常行动,让养生成为一种科学、从容的生活方式,这便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健康投资。

0评论2025-1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