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央视曝光市场“夺命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提醒:谨慎

2024-02-04 10:151008039健康网https://cancer.39.net/a/240201

你知道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可能会给你带来致命的危害吗?

在网购愈发便捷的背后,一些廉价衣物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

央视多次曝光“夺命毒衣”事件,受害者不计其数,给不少家长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来一探其中的真相。

一、央视曝光“毒衣服”:致癌物超标20多倍

近年来,“致癌毒衣”事件屡屡发生。2022年10月,央视网上报道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面女装的抽检情况,结果发现一件某公司生产的女装内联苯胺较限定值超了27倍

联苯胺在衣物染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也是一种可致癌的芳香胺成分

皮肤长期与这种物质接触,会让身体吸收有害物质,之后会在特定条件下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通过活化作用给健康带来伤害,增加膀胱癌、肾盂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这还不止,多省市的市场监督局都曾对童装进行过检测。2022年江苏市场监督局抽检的119批次童装样品里有2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6%;北京市消协对100款在线购买的儿童样品服装进行检测后发现问题样本的量达到了28款,比例超1/4,童装的不合格率让人担忧。

除了上文提到的致癌联苯胺,甲醛也是衣物中常见的致癌物。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咽喉/眼睛不适,甚至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尤其会增加白血病、鼻咽癌的发生几率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购入“毒衣服”呢?这3招要记牢。

看清标签上的安全类别:衣物可分为3类,其中A类是适合给婴幼儿穿着的材质,B类为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材质,如外套、窗帘等。

检查是否有瑕疵:购买衣物时要查看衣物外观是否有瑕疵,以及产品是否有标签、尺寸型号以及洗涤标志等。

注意衣服颜色深浅:在选择衣物时,要尽量选择颜色浅的,深颜色的衣物所使用的染色剂较多,皮肤能接触到有害物质的几率就越大。

二、贴身衣物穿黑色,更容易得癌症?

网络上有不少传闻称,贴身衣物一定不要买黑色的,因为黑色染料内存有致癌成分,长期接触会导致癌症风险上升,这是真的吗?

目前衣物类纺织产品使用的黑色染料主要为化学合成染料,这种染料本身是没有毒性的。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禁止使用的染料,如上文提到的联苯胺成分。

该物质在分解后会随着皮肤进入到体内,进而容易诱发皮炎、损伤肝肾,甚至会改变人的DNA结构,诱发癌症发生

相信有不少人还听说过,衣物染成黑色是为了掩盖上方存在的瑕疵,这个说法其实是基于手工纺织的基础上。

现阶段纺织产品都是大规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般不会出现布织造坏了挑出来去染黑的情况。所谓的贴身衣物不能穿黑色的说法,其实并不可信,我们只需要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则不会影响健康。

但小九发现,很多人会在收到衣服第一时间就选择穿出门,这个做法其实并不推荐。

首先,新买来的衣物很可能被很多人试穿过,其次,衣物生产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直接穿着容易给皮肤带来一些刺激,建议新买的衣服拿回家后清洗后再穿

三、再曝“毒童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除了衣物外,鞋子也是有毒的重灾区,长期穿着质量不合格的鞋子,也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2023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一项儿童鞋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89批次的样品中有29组质量不合格,其中包含诸多耳熟能详的大品牌。不合格项目除了有鞋底耐磨性能不合格、标识不合格外,还有一栏格外引人瞩目,那就是重金属总量超标

重金属总量超标的问题鞋子,长期穿着会让重金属通过皮肤接触被人体吸收,可减弱、破坏智力和神经中枢,对各脏器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也同样会给健康带来威胁,该物质会通过呼吸、接触进入体内,影响体内性激素分泌,对生物体神经系统产生毒性,让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此外,还有几种鞋也不推荐家长购买给孩子,或有安全隐患。

1、发光鞋

这种鞋子会让儿童走路时一直盯着鞋子,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忽视道路交通安全。


2、洞洞鞋

洞洞鞋的特点是大、材质软、包裹性不强,起不到固定和支撑足部的作用,容易影响足部发育和儿童的走路姿势。

3、高跟鞋

鞋跟过高会导致小孩的脚往前滑,挤压脚趾,让大部分的称重集中在前部,影响足部正常的发育。

服饰安全需要每个人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购买时一定要认准符合标准的,避免因此而影响健康。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桥本甲状腺炎医药指南:6大要点破解“不死的癌症”
桥本甲状腺炎需以左甲状腺素为终身治疗基石,结合精准营养管理降低抗体活性。未来干细胞疗法若突破免疫耐受难题,或为“根治”带来新希望710。

0评论2025-08-0233

过期药品的处理: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与规范路径
过期药品的处理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随着回收体系的完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这些 “失效的药品” 将得到规范处置,不再成为隐藏的安全隐患。未来,只有将过期药品管理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才能实现从 “被动清理” 到 “主动防控” 的转变,为医药安全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0评论2025-07-3136

药用辅料:药品安全的 “隐形基石” 与潜在风险
药用辅料的安全是药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 “隐形成分” 将不再是药品安全的 “盲区”。未来,只有将辅料质量纳入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从原料药到成品” 的全链条安全保障,让每一种药品都经得起细节的检验。

0评论2025-07-2943

医疗影像中的 “隐形误差”:被忽视的诊断盲区与破局之道
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些 “隐形误差” 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医疗盲区。随着 AI 辅助诊断的普及、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和质控流程的标准化,影像诊断正从 “经验依赖” 迈向 “精准可控”。未来,只有将误差防控纳入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构建 “技术 + 人才 + 流程” 的三位一体防护网,才能让 “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看得更清、更准,为每一份诊断报告注入更坚实的信任基石。

0评论2025-07-2555

7月医药五大突破:国产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细胞治疗指南落地
从定义无镍支架国际标准到破解创新药支付瓶颈,中国医药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双轨并进,让全球领先疗法更快惠及患者。

0评论2025-07-2359

7月中国医药创新双突破:无镍支架全球首秀,医保双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7月中国医药创新呈现“技术+支付”双轮驱动:无镍支架改写国际标准、双目录破解高值药可及性瓶颈、TIL指南推动细胞治疗标准化。

0评论2025-07-2369

数字处方崛起:当药片变成代码,百亿级“数字药”重塑医疗生态
杭州某科技园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正在调试糖尿病管理程序的AI引擎**。大屏显示实时数据:今日新增激活处方1.2万份,超过二甲双胍的处方量。

0评论2025-07-1982

细胞治疗“天价困局”破冰:百万元抗癌针开启平民化之路
当120万元的治疗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驶入平民化轨道。从富豪专属到普惠医疗的蜕变中,那些曾被价格挡在生命之门外的患者,终于听见希望叩响门环的声音。

0评论2025-07-19136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72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