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肠道里长了息肉,身体会亮出“红灯”,别等到中晚期了才发现

2023-12-11 16:006160家庭医生https://www.familydoctor.com.c

昆明的施先生是一家服装公司的副总经理,经常有各种应酬活动,顿顿大鱼大肉,烟酒不离手。

三年前,施先生在公司安排的年度身体检查中,查出肠道出现了一个息肉。当时解读报告的医生提醒,息肉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疾病,但一定要定期安排复查,监测息肉会不会存在恶化趋势。

日常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施先生根本没有把医生的话听进去,也没有再去检查息肉情况,就这样四年过去了。

最近,施先生出现了便血、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当初的息肉发生了癌变,现在已经是肠癌中晚期了。

故事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疑惑: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所有肠道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呢?

肠道内长息肉的常见原因

当前,对于人类肠道息肉的缘由,尚没有肯定的答案。国内外的文献报告普遍认为与以下的这些因素都有一定关联性:

·年龄以及遗传因素:随着人的年龄逐渐年长,肠道出现息肉的风险会增加。同时,肠道息肉的发生也与家族病史有关,家族近亲曾出现息肉病、结直肠癌等肠道疾病的人群,出现息肉的几率会高不少。

·饮食习惯:很多的医学相关文章都指出,高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含量的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的生成有关。

·消化系统的胆汁代谢异常:有研究提到,胆汁中的石胆酸、胆汁酸及其代谢物质等存在诱发肠道产生腺瘤性息肉的可能。所以胆汁代谢异常或增加息肉发生的概率。

·肠道慢性炎症或炎症性肠病:如慢性肠炎、克罗恩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发生,也会提高息肉的罹患风险。

·长期存在便秘问题:便秘可能增加患者肠道内的压力以及存在反复慢性刺激,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息肉的形成。

·酗酒与吸烟:长期酗酒和吸烟是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增加肠道息肉的发生风险。

·胃肠道菌群失衡:目前有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胃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会增加肠道息肉形成的风险。

·免疫力比较差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免疫能力较差、肥胖症、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等疾病的患病人群,形成息肉的风险更高。且美国华盛顿大学有一研究报告指出,Ⅱ型糖尿病的女患者与未患病的女性对比,出现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增加百分之80。

是否所有的肠道息肉都会癌变?

首先,不是所有的肠道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但确实存在个别类型的肠道息肉潜藏着一定几率发生癌变。

其中,临床最常见的可能出现癌变的是腺瘤性的肠道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此外,其他常见类型的肠道息肉,例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出现癌变的几率基本很小。不过无论如何,只要检查发现自己的肠道形成了息肉,都要特别关注及监测,以便在最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癌变风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数字处方崛起:当药片变成代码,百亿级“数字药”重塑医疗生态
杭州某科技园灯火通明,程序员们正在调试糖尿病管理程序的AI引擎**。大屏显示实时数据:今日新增激活处方1.2万份,超过二甲双胍的处方量。

0评论2025-07-1935

细胞治疗“天价困局”破冰:百万元抗癌针开启平民化之路
当120万元的治疗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国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驶入平民化轨道。从富豪专属到普惠医疗的蜕变中,那些曾被价格挡在生命之门外的患者,终于听见希望叩响门环的声音。

0评论2025-07-1933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47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48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80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448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449

30岁+抗衰老指南:冻龄不是神话,这5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抗衰不是与时间为敌,而是用科学的方式,让身体和心态保持在最佳状态。 30岁后的你,可以更有力量、更从容——因为真正的“冻龄”,是眼里有光,心中无惧。从今天开始,把抗衰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0评论2025-06-26992

职场健康保卫战:用这些医药小知识守护你的工作状态
职场健康管理不是要你彻底改变生活节奏,而是通过微小习惯的积累,让身体适应高强度工作。从今天开始,在办公桌抽屉里备一盒创可贴、一罐维生素C,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接杯水、做两个深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终将成为你职场长跑的“能量补给站”。记住: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应对所有挑战的底气。

0评论2025-06-25750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新里程碑:毒副反应减半,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双突破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胜利。当毒副反应不再是患者必须承受的代价,当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天平开始倾斜,我们终于看到癌症治疗的终极方向——不仅让人活下去,更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未来,随着双抗、三抗药物的普及,以及AI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癌症或许将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慢性病。

0评论2025-06-2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