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月经是健康明镜:月经量太少,或许是这4种因素在作怪

2023-09-26 15:07720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325/87

张阳,女,26岁,跟男朋友在一起3年,终于修成正果。年前为了拍婚纱照显得瘦一点,开始疯狂减肥,不吃早餐,中午吃水果,晚上喝水或者麦片。

减肥的过程中基本不吃米面碳水,两个月下来虽然有成效,瘦了将近15斤,但是因为长期饮食不健康,不规律,大姨妈的量也变得比以前少很多。

随后,张阳去医院检查后被医生告知,月经量少正是因为她节食减肥所导致的。如今的张阳悔不当初,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月经量少的问题。

月经量少,主要受这4个因素影响

1.减肥过度

现在女性都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一旦长了赘肉就想通过各种方式减掉,如果吃一些三无减肥药,其中添加成分并不明确,也容易导致月经量变少

而过度节食或者吃减肥药的方式来减肥,就可能导致月经变少,因为摄入的热量严重不足,导致雌激素分泌少,月经量也会变少。

2.内分泌失调

平时生活中,女性如果在月经期有月经量少的表现,那么要高度重视,是不是内分泌失调引起。内分泌失调严重情况下,卵巢功能会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雄激素分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可能会出现月经量稀疏。

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同样注意饮食和作息,保持极速环境的稳定,在内分泌保持良好的情况下,月经异常才会得到改善。


3、情绪异常

长时间处于生闷气的状态下,也会导致闭经、月经失调等情况。这是因为卵巢分泌的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而女性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到脑下垂体等激素控制

所以不管是卵巢还是脑下垂体等功能发生异常,都会导致女性出现闭经的情况发生。


4、卵巢早衰

当女性感觉自己的月经量变少时要多重视,检测一下是否与卵巢提前衰老有关,一般的正常女性在40岁之后卵巢功能会慢慢下降,出现雌激素分泌减少,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的情况。

但是如果女性平时不注意饮食,乱吃东西,也会出现卵巢早衰情况。当女性的卵巢功能提前下降,将无法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容易出现月经稀少的症状。

平时应健康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提升卵巢功能,防止身体衰老速度加快,从而不影响正常卵巢功能。每个女性到了一定阶段都会来月经,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月经开始变少,应该怎么补救呢?

月经量少,教你5个调理小妙招

1.调整心态

不要过度减肥,体育锻炼尽自己所能就好,不宜过度疲劳,生活中放松自己的身心状态,工作学习要注意减压。如果觉得月经周期和量跟以往都有明显不同,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2.规律作息

养好肝血对于月经正常来说非常重要,“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天”若肝血不足,月经量自然会变少, 保持充足睡眠是养肝血的最好方式,同样也可以调整月经,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能滋养肝血。

3.注意饮食

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女性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铁滋补食物,能预防缺铁性贫血,常见食物有对虾、胡桃仁、羊肉等。

月经来临女性可以适量喝姜汁红糖水等暖宫饮品,不仅可以补血,还能改善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

4.保暖

除了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外,月经量少女性最好少接触冷水,特别经期时不要洗冷水澡。及时增添衣物,尤其需要做好腹部保暖,平时在空调房内久坐最好披一条薄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心情放松

憋闷很容易造成气滞肝郁,从而月经量也会减少,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以及悲伤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月经异常,所以女性朋友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学会放松心情。

但是长期月经不调就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可以通过常规妇科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在进行对症治疗,缓解月经不调等症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34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37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68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68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277

30岁+抗衰老指南:冻龄不是神话,这5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抗衰不是与时间为敌,而是用科学的方式,让身体和心态保持在最佳状态。 30岁后的你,可以更有力量、更从容——因为真正的“冻龄”,是眼里有光,心中无惧。从今天开始,把抗衰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0评论2025-06-26839

职场健康保卫战:用这些医药小知识守护你的工作状态
职场健康管理不是要你彻底改变生活节奏,而是通过微小习惯的积累,让身体适应高强度工作。从今天开始,在办公桌抽屉里备一盒创可贴、一罐维生素C,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接杯水、做两个深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终将成为你职场长跑的“能量补给站”。记住: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应对所有挑战的底气。

0评论2025-06-25742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新里程碑:毒副反应减半,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双突破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胜利。当毒副反应不再是患者必须承受的代价,当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天平开始倾斜,我们终于看到癌症治疗的终极方向——不仅让人活下去,更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未来,随着双抗、三抗药物的普及,以及AI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癌症或许将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慢性病。

0评论2025-06-231129

2025医药革命:从“治愈疾病”到“重塑生命”的临界跃迁
2024年,医药行业正站在“奇点”之上。这场革命或许不会让人类“永生”,但它一定会让生命更有温度、更有希望。

0评论2025-06-20461

维生素D:人体健康的“阳光密码”
维生素D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体健康的多扇大门。我们应该重视维生素D的摄入,通过合理的方式补充它,让这位“阳光密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0评论2025-06-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