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脚后跟痛是病!简单5招,不用花钱,赶走疼痛!

2023-09-20 13:55667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518/89

孙女士,今年39岁,最近老是感觉自己的脚后跟很疼,本来以为是穿高跟鞋引起的,所以便换了平底鞋,但是疼痛还是很明显。

无奈,孙女士只好前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来血管瘤,主要就是因为脚后跟经常摩擦引起。脚后跟疼,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

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生理性引起的,及时调整就好;但如果是病理性引起的,则要小心了,需要及时就医。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脚后跟痛别不当回事,可能暗示6种疾病!

一般来说,像运动损伤、穿高跟鞋或走路过多导致的劳损等都可能导致其跟骨止点处的慢性损伤,继而致使脚后跟痛。

但是这种原因引起的,只要及时调整,多休息,按摩后,并更换平底鞋等就可以得到好转,不需要过度担心,真正要警惕的是以下6种疾病。

1、血管瘤

也就是文章开头孙女士出现的这种情况,血管瘤可以发生于皮肤上,也可以出现在皮下组织或者脏器上,正常情况下不会恶变。

但是因为脚后跟这个部分属于比较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所以容易破裂出血,所以需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孙女士这种体积比较大,已经压迫到了神经和血管,更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足跟骨刺

看到这,可能你还不知道是什么,但要是说到它的别称,那你多半应该是听过,那就是骨质增生,多是关节退化、老化的结果,所以好发于中老年人。

而隆起的骨刺,可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疼痛,其严重程度和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

3、跟腱炎

也是比较多种的一种骨科疾病,主要是因为过度锻炼、错误的锻炼方式、外伤或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跟腱内的纤维组织发生了慢性损伤引起,从而出现脚后跟疼痛、酸痛、牙痛。

4、跟骨后滑囊炎

从名字我们也能看出来,也就是滑囊的炎症。我们足部有3个滑囊,而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最容易出现炎症。

当出现炎症后,就可引起疼痛,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所以比较肿胀,有明显压痛。其主要诱因就是因为穿的鞋子过紧、过硬、过小,常出现在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身上。


5、跟骨骨膜炎

主要是因为足跟部位的肌肉,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引起的,时间久了,就可能出现炎症,一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运动后出现疼痛,后期病情严重了,可能走路都困难。

6、跖筋膜炎

发生此病,最多见的因素就是长时间站着、走路比较多等导致的脚后跟过度劳损引起炎症,继而引发疼痛。

疼痛有以下特点:刚走的时候,痛感明显,走几部了,痛感有所缓解,但是随着走路剧烈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痛感会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见,导致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疼痛的感觉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到医院骨科检查一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症治疗。

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缓解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教你5招,有效缓解脚后跟疼痛

第一,注意休息,当脚后跟出现疼痛,最多见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站着、走路、运动引起的,是疲劳的体现,所以休息是最好的缓解疼痛的办法,及时缓解疲劳,才能将疼痛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可以端盆热水泡泡脚,缓解一下足部疲劳,顺便还可以按摩一下自己的足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第三,在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也可以试试冷敷,15~20分钟左右就行,这样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疼痛。

等到48小时进入恢复期后,可以适当热敷15~20分钟,一天2~3次,对缓解疲劳、减轻疼痛也是有帮助的。

第四,最好换一双比较舒适的鞋,不然真的是谁脚痛谁知道。对于脚后跟疼痛,建议可以选择运动鞋或者坡跟鞋(有点后跟,高约1.5~2cm,不是高跟鞋哦),或者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第五,如果持续性疼痛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有必要的话,比如严重影响行走时,可以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总结:导致脚后跟的原因有很多,有不是疾病引起的,有疾病引起的,所以再出现脚后跟痛的症状时,我们要了解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症治疗,相信疼痛的症状很快也就能得到解决。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三伏天里的中医新浪潮:当千年智慧遇见现代生活
从政策护航到科技加持,从人才培养到社区服务创新,中医药正焕发新的生机。三伏天是调养身体的宝贵时机,借助专业中医的力量,科学运用三伏贴等传统智慧,可以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了解时事,选择规范机构,让千年中医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您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25-07-1633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36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66

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护肾吗?2025国际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三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2025年《柳叶刀》高血压子刊发表大型队列研究:部分降压药物长期使用者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eGFR年降幅1.2-2.1ml/min),但科学管理可完全规避风险。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发布《降压药物肾功能防护中国专家共识》,为8000万患者提供精准管理方案。”

0评论2025-07-0367

阿司匹林吃三年不能停?2025心血管指南警告:擅自停药3天血栓风险翻倍!
“58岁张伯停用阿司匹林3天后突发心梗去世!2025《中国心血管防治蓝皮书》揭露:48.7%的患者存在错误停药行为,其中28%在1周内发生血栓事件! 到底哪些人必须终身服药?哪些人可以安全停用?阜外医院发布停药‘生死红线’!”

0评论2025-07-01221

30岁+抗衰老指南:冻龄不是神话,这5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抗衰不是与时间为敌,而是用科学的方式,让身体和心态保持在最佳状态。 30岁后的你,可以更有力量、更从容——因为真正的“冻龄”,是眼里有光,心中无惧。从今天开始,把抗衰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0评论2025-06-26785

职场健康保卫战:用这些医药小知识守护你的工作状态
职场健康管理不是要你彻底改变生活节奏,而是通过微小习惯的积累,让身体适应高强度工作。从今天开始,在办公桌抽屉里备一盒创可贴、一罐维生素C,每隔一小时站起来接杯水、做两个深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终将成为你职场长跑的“能量补给站”。记住: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应对所有挑战的底气。

0评论2025-06-25740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新里程碑:毒副反应减半,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双突破
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理念的胜利。当毒副反应不再是患者必须承受的代价,当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天平开始倾斜,我们终于看到癌症治疗的终极方向——不仅让人活下去,更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未来,随着双抗、三抗药物的普及,以及AI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癌症或许将不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慢性病。

0评论2025-06-231128

2025医药革命:从“治愈疾病”到“重塑生命”的临界跃迁
2024年,医药行业正站在“奇点”之上。这场革命或许不会让人类“永生”,但它一定会让生命更有温度、更有希望。

0评论2025-06-20461

维生素D:人体健康的“阳光密码”
维生素D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体健康的多扇大门。我们应该重视维生素D的摄入,通过合理的方式补充它,让这位“阳光密码”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0评论2025-06-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