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不足60例!七旬老人肾癌胃转移,双镜联合手术创造生命奇迹

2025-07-14 15:54350bianji

“这回难道又要切前列腺?”年逾古稀的孙大爷看着体检报告上“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结果忧心忡忡。十年前他因肾癌切除了一侧肾脏,本以为能安享晚年,没想到再遇健康危机1。

入院检查结果却让孙大爷的心情如坐过山车——前列腺并无癌变,但胃体黏膜发现了肿瘤性病变。更令人震惊的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这是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听到“肾癌转移到胃上”的消息,老人脸上写满疑惑与恐惧。这种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病例,全球报道不足60例,全国仅10例左右1,属于临床上的超罕见病症。


01 全球罕见的健康危机,肾癌转移的异常路径

肾癌本以骨转移和肺转移较为常见,但胃转移却极为罕见。临床数据显示,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发生率不足所有转移性肾癌病例的0.5%。

这种特殊的转移途径挑战了医学界对癌症转移的传统认知。不同于常见的转移模式,癌细胞在孙大爷体内完成了从肾脏原发灶到胃部的“异常迁徙”,其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

由于发生率极低,这类病例在全球医学文献中仅有零星报道。医生们在诊断时常面临认知盲区,容易造成误诊或延误治疗1。

全球范围内,像孙大爷这样的病例记录不足60例,而我国正式报道的也仅有10例左右。这种罕见性使每一例患者的诊疗都成为医学探索的珍贵样本1。

02 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多学科会诊的力量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蒋泽斌主任安慰孙大爷:“您先别着急,我们联合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评估病情,争取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肾癌孤立性转移灶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3%-35%,而完整切除转移灶者生存率可大幅提升至73%1。这意味着如果孙大爷的病灶能够完整切除,生存获益将非常显著。

治疗团队面临双重挑战:

消化病医院赵青川执行院长牵头,组织胃肠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肿瘤科、核医学科及病理科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MDT),开始攻坚。

03 双镜联合的创新突破,微创技术的精准之舞

经过充分评估,MDT团队决定采用创新性的“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LECS)”方案。

这一术式融合了两种微创技术的优势:

在手术实施中,两种技术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手术由赵青川执行院长主刀,胃肠外科蒋泽斌主任、消化内科秦士钊主治医师密切配合。仅耗时1.5小时便精准切除目标病变,术中出血极少。

04 重获新生的患者,术后康复的奇迹

术后次日,孙大爷即可自行下床活动。他激动地表示:“之前人一直吊在半空里,现在落地了,踏实了。感谢赵院长和他带的兵。”

这一快速康复效果得益于:

术后病理确认切缘阴性,意味着转移灶被完整切除,为孙大爷争取到了最佳预后机会。

研究表明,对于肾癌孤立性转移患者,完整切除转移灶后73%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手术患者的生存预期1。这种超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治,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肿瘤诊疗中的核心价值。

05 罕见病诊疗新纪元,中国医疗的进步之路

孙大爷的病例是我国罕见病诊疗发展的一个缩影。2025年7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2025年版)》,这是继2018年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后,我国罕见病诊疗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9。

目前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2025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3种罕见病用药,累计已有90余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大幅减轻患者负担9。

但罕见病诊疗仍面临特殊挑战: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指出,新发布的诊疗指南对86个罕见病病种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医疗干预等提出明确指导,体现了健康中国建设对个体健康全生命周期关怀的时代要求。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这一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治,已被载入全球不足60例的肾癌胃转移医疗记录中。随着我国《86个罕见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和医保覆盖的扩大,曾经“无药可医”的困境正在改变。

罕见病不应当成为“医学孤儿”。当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共同发力,一个个生命奇迹正在改写医学的可能边界——那位术后次日即下床行走的老人,他踏出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罕见病诊疗体系正迈向更有温度的未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 揭开罕见病的神秘面纱:从认知到诊疗的艰难探索
罕见病患者不应被遗忘在医疗的角落。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政策,共同为他们打开希望之门,让这些隐匿在人群中的患者能够在温暖与关怀中,勇敢面对疾病,重新拥抱生活。

0评论2025-07-1435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分辨?一文读懂甲减与甲亢的关键区别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状小腺体,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引擎”。

0评论2025-07-1438

驯服“桥本”:桥本甲状腺炎的科学治疗与生活管理全攻略
积极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关注碘、硒、维生素D)、有效压力管理、规律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是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的强大支柱。虽然无法彻底消除抗体,但通过这套“药物+生活方式”的综合策略,绝大多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都能有效地“驯服”疾病,过上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记住,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和坚持治疗计划是成功管理的关键。

0评论2025-07-1435

色斑解码:从科学机制到精准狙击,告别斑驳焦虑
皮肤上的斑驳印记,实则是身体发出的生态警报。当现代科技让精准狙击色斑成为可能,我们更需理解:真正的无斑肌源自昼夜不息的生态维护——防晒霜是每日必修课,抗氧化饮食成为生活方式,压力管理写入日程表。那些在颧骨绽放的褐色云团,终将在科学护理下如晨雾般消散,显露出肌肤本真的光芒。毕竟,与色斑的博弈不仅是美学追求,更是一场关于皮肤健康的持久守护。

0评论2025-07-1045

高度近视防控新策略:科学干预助力守护清晰视界
当下,随着基因编辑、人工视网膜等技术的突破,人类终将攻克近视顽疾。而此刻,**建立“光学矫正+行为管理+医学监测”三维体系**,将眼轴年增长控制在0.2mm内,便是守住光明的务实之举。每一

0评论2025-07-1044

嗝!小麻烦大揭秘,科学妙招教你轻松止嗝
你曾用过哪种有趣或有效的止嗝方法?是否也有过令人哭笑不得的打嗝经历?** 身体的奇妙反应,正藏在每个日常的“嗝”声里。

0评论2025-07-1042

药品追溯码全面实施!医保监管进入“一码到底”时代
当一盒降压药在药房扫码枪下发出“嘀”声时,全国96万家医药机构的系统正悄然完成一场监管革命——每盒药的“数字人生”从此被全程锁定。

0评论2025-07-0854

国家卫健委重拳整治“网红医生”:2025健康科普的破局之战
当白大褂不再沾染带货直播的脂粉,当“望闻问切”摆脱5分钟流水线诊断的异化,健康科普才能真正抵达“去伪存真”的彼岸8。 国家卫健委的重拳整治,标志着医疗话语权从流量至上向专业至上的历史性回归。正如网友在整治新闻下的留言:“我们不需要网红,只需要值得托付生命的医生。”

0评论2025-07-0861

健康科普“排雷”进行时:2025医药信息传播的破与立
当上海某三甲医院专家以“科普视频”推销千元保健品时,国家卫健委的监管重锤已悄然落下——这场医疗信任保卫战,正重塑14亿人的健康信息生态。

0评论2025-07-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