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最新:儿童用药不受“一品两规”和总品种数限制

2023-03-21 09:536420米内网原创https://www.menet.com.cn/info/

“合理用药”考核是医疗改革一个重要的进步标志,两部门发文明确将用药安全内容纳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权重。对于特殊人群用药则明确遴选儿童用药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


7月27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对合理用药管理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九项工作要求。


《通知》要求实施临床用药全流程管理,加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毒麻精放药品、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管理。


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要强化用药安全管理。其中遴选儿童用药(仅限于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儿童适应症和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时,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


监管方面,《通知》提出将用药安全内容纳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权重。对不良反应多、安全隐患突出的药品要及时退出医疗机构用药供应目录。


降低用药错误风险,实施临床用药全流程管理


《通知》提出强化用药安全制度落实。医疗机构要健全并落实用药安全相关制度,提高医药护技等人员防范用药错误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处方开具、调配、给药、用药的全流程管理。


医师要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正确、规范、适宜的处方;药师认真履行处方审核职责,所有处方和用药医嘱经审核合格后调配发放;执行用药医嘱的护士等医务人员要认真进行核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保给药的时间、途径、剂量等准确无误。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智能化审核与管理。


加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毒麻精放药品、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管理


《通知》要求加强重点药品使用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对本机构内高警示药品及多个规格、看似、听似的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


加强对各科室部门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在药品调配交接以及发放使用时,医务人员要互相提醒,向患者做好用药教育,注意防范误选误用。


同时,加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毒麻精放药品、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管理。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等,识别用药风险,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优化药物品种选择,精准确定用药剂量。


遴选儿童用药时,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


《通知》要求保障重点人群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强化用药安全管理。


建立老年患者用药管理制度,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老年患者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加强用药交代和提醒,避免用错药。


遴选儿童用药(仅限于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儿童适应症和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时,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限制,增加用药范围,促进精准用药。


针对孕产妇特点,要强化合理用药各环节管理,重点关注孕产妇禁用慎用药,努力实现“最小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最小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不良反应多、安全隐患突出的药品将被清退出用药供应目录


《通知》提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按照“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应信息,提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档案,对不良反应多、安全隐患突出的药品要及时依法依规清退出本机构用药供应目录。


强化监测结果分析及处置。医疗机构要认真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提出针对性改进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医疗机构发现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后,在按规定上报的同时,应立即暂停使用并积极救治患者。药学部门立即进行药品追溯和质量评估,调查原因,做好观察与记录;经评估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或更换药品。


及时研判用药风险并反馈临床。医疗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学协会、权威学术期刊等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本机构之外更大范围的监测数据,尤其是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评估药品安全性。将分析评估情况及时反馈至临床,充分发挥警示提醒作用,形成不良反应报告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良性循环。


加强对医师执业行为规范性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师执业行为规范性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按照国家处方集、临床诊疗指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临床路径等,合理开具处方。


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处方医嘱按照一定比例实施点评,认真分析点评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具体原因,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逐一落实,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大力开展临床药师培训,为临床药师参加培训积极提供条件,保障相应待遇。


将用药安全内容纳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权重


《通知》要求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根据临床用药相关规范、指南、标准等的调整和更新,及时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相关工作。


将用药安全内容纳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提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合理用药相关指标权重。充分运用合理用药考核、质控目标管理、处方合理性抽查等工作的评价结果,将其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严肃处理;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表现突出的医疗机构和人员要予以表扬和鼓励。


此外,《通知》明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将组织加强对各地工作情况的推动和定期通报,对工作或管理不力的地区,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及时整改并跟踪复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糖尿病患者的 “隐形杀手”:餐后血糖波动,如何通过饮食 + 用药双重管控?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管控餐后血糖不是 “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通过 “选对食材、调整进餐顺序、科学用药、及时监测”,大多数人的餐后血糖都能平稳达标。记住:餐后血糖波动的危害虽大,但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就能将其从 “隐形杀手” 变为 “可控变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0评论2025-09-1526

2025:中医发展勇立潮头,突破频现展新颜
2025年中医药领域的种种突破,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成果。展望前路,中医药事业必将继续勇毅笃行,不断攀登新峰,为人类健康与文明进步贡献更磅礴的中医力量 。

0评论2025-09-1526

「疤痕疙瘩」与「增生性疤痕」——疤痕体质的两个表现
如果您怀疑自己是疤痕体质,或身上有不断增生的疤痕,请务必首先咨询专业的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医生。通过医生的面诊甚至活检,获得明确的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切勿自行处理,或在不规范的机构进行单纯手术,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科学认知、准确区分、个性化治疗,是应对这两种“过度表现”的真正钥匙。 ​

0评论2025-09-1339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中药如何应答?
身体发出的信号复杂多变,以上仅为常见情况的科普解读。中药的运用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对号入座乱用药物。 开启新对话

0评论2025-09-1245

润唇膏怎么选才有效?解决嘴巴起皮的关键在成分
选对润唇膏的关键,是读懂成分表,匹配自己的唇部需求 —— 嘴巴起皮的根源是 “缺水 + 屏障受损”,核心就是用 “保湿剂补水、封闭剂锁水、修复剂重建屏障”。记住:价格高低不是衡量效果的标准,成分合适才是王道。通过科学选购和正确使用,才能让唇部远离干燥起皮,保持水润健康。

0评论2025-09-1060

乙肝—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真的不可避免吗?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绝非不可打破的宿命。通过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的自我管理,绝大多数乙肝感染者可以阻断这一进程,享受正常质量和寿命的生活。

0评论2025-09-1054

久坐办公室、不爱晒太阳?你可能早已维生素 D 缺乏,3 个补救办法学起来
对于久坐办公室、不爱晒太阳的人来说,补充维生素 D 不是 “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通过 “科学日晒 + 精准食补 + 合理药补” 的组合方式,既能补足维生素 D,又能改善精力、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年体检时加测一次维生素 D 水平,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补充方案 —— 毕竟,充足的维生素 D,才是健康的 “隐形基石”。

0评论2025-09-0861

睡眠是座孤岛:我们如何泅渡这漫无边际的清醒?
在这漫无边际的清醒之海中,或许答案不是拼命泅渡,而是学会漂浮,相信黎明终将到来,而睡眠,自会在适当的时刻温柔降临。

0评论2025-09-0564

抢占黄金三小时:广州家长如何巧妙安排放学后时光,练就孩子强健体魄
健康的孩子不仅需要知识充盈的大脑,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作为支撑。这才是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

0评论2025-09-0369

从内而外的调理:中医食补如何攻克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健康难题
让我们帮助您从内而外调理身体,重获健康活力!

0评论2025-09-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