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疤痕体质者来说,身体对创伤的愈合反应就像一场难以预测的“过度防卫”。而这场防卫战最主要的结果,便是两种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的产物——增生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 和疤痕疙瘩(Keloid)。准确区分二者,是有效管理和治疗的第一步。
一、 看似 twins(双胞胎),实为“表亲”
尽管它们都表现为疤痕组织的过度增生,但它们在本质、行为和治疗难度上存在着关键区别。下图清晰地揭示了两者的核心差异:
简单来说:
增生性疤痕是“守规矩的过度修复”:它猛,但只在受伤的“一亩三分地”里猛,时间久了可能会慢慢冷静下来。
疤痕疙瘩是“失控的侵略性生长”:它不仅猛,还会不断扩张地盘,入侵正常皮肤,几乎不会自行消退,表现出类似肿瘤的侵袭性。
二、 成因:不同的“导火索”
两者都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活跃和胶原蛋白的异常沉积,但诱因侧重略有不同:
增生性疤痕:更多与伤口的严重程度和局部张力有关。常见于烧伤、烫伤、深层撕裂伤,或发生在关节、胸部、肩背等皮肤张力较高的部位。感染也是重要诱因。
疤痕疙瘩:遗传倾向扮演了更核心的角色。一个有疤痕疙瘩家族史的人,哪怕只是打个耳洞、被蚊虫叮咬、甚至一次轻微的痤疮感染,都可能触发一个巨大的疤痕疙瘩。它被视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三、 治疗策略:分而治之
因其生物学行为不同,治疗策略和预后也存在显著差异。
1. 增生性疤痕的治疗:相对乐观
早期预防: 伤口愈合后立即使用硅酮凝胶或硅酮贴片,是国际公认的一线预防和治疗方法。
压力疗法: 对疤痕区域持续施加压力,能有效抑制增生,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烧伤后的疤痕。
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能有效褪红、止痒、 flatten 疤痕;点阵激光能重塑胶原,改善疤痕质地。
药物注射: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能有效软化、平复疤痕。
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增生性疤痕通常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接近平整。
2. 疤痕疙瘩的治疗:挑战巨大,需综合手段
治疗疤痕疙瘩的核心目标不是“根治”(因其复发率极高),而是控制生长、缓解症状、改善外观。
切忌单纯手术切除!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单纯切除后复发率极高(可达50%-100%),且复发后的疤痕可能比原来更大、更激进。
联合疗法是金标准: 最有效的方法是 “手术切除 + 术后即刻辅助治疗” 。
手术切除 + 放射治疗: 术后24小时内对切口进行低剂量放疗,能有效杀灭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将复发率降至最低。
手术切除 + 药物注射: 术中及术后在切口边缘定期注射皮质激素,抑制疤痕再生。
非手术治疗:
药物注射: 皮质激素或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是首选的非手术方法,需多次治疗。
激光治疗: 同样有效,但需与注射等方法联合。
冷冻治疗: 可用于较小的疤痕疙瘩。
四、 总结与核心建议
特征 | 增生性疤痕 (Hypertrophic Scar) | 疤痕疙瘩 (Keloid) |
---|---|---|
生长方式 | 局限于原伤口范围内 | 超越原伤口,呈蟹足状浸润生长 |
病程 | 可能随时间(数月/年)自行软化、消退 | 持续生长,很少自行消退 |
复发倾向 | 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 治疗后复发率极高 |
遗传性 | 不明显 | 非常明显 |
治疗重点 | 抑制增生,加速成熟 | 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最重要的建议:
如果您怀疑自己是疤痕体质,或身上有不断增生的疤痕,请务必首先咨询专业的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医生。通过医生的面诊甚至活检,获得明确的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切勿自行处理,或在不规范的机构进行单纯手术,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科学认知、准确区分、个性化治疗,是应对这两种“过度表现”的真正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