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轻人睡觉前有玩手机的习惯,经过一整天繁忙紧张的工作,晚上终于放松下来,靠在床头上刷小视频、打游戏和追剧等,感觉到特别舒心惬意,但长久下去却会造成睡眠拖延,降低睡眠质量,影响身体健康。
为什么睡觉前玩手机会影响睡眠?
正常情况下刚入睡时眼球固定不动,这是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一般经历60~90分钟;接下来眼球就如同钟摆一样活动,这是快速眼动睡眠期,大约持续10~15分钟。睡觉前玩手机,手机屏幕发射出来的蓝光可刺激视网膜内生感光视神经细胞,使得身体持续兴奋,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睡觉前玩手机也会刺激多巴胺以及肾上腺素释放,使得人们产生愉悦感。
睡觉前玩手机还有哪些危害?
1、影响视力
躺在床上看手机,眼睛离着电子屏幕的距离越来越近,再加上注意力过于集中,减少眨眼睛次数,易造成眼睛干涩、刺痛感和畏光,长久下去可加大眼睛晶状体曲度,导致视野模糊。
2、肩颈部僵硬
玩手机时长期维持同一个姿势,可持续牵拉脖子和肩颈部,易造成肩颈部酸痛、僵硬。
3、皮肤状态变差
手机屏幕可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脸离着手机屏幕太近,势必会被沾染粉尘,使得皮肤逐渐粗糙、毛孔粗大、易长痘痘。
如何才能减轻睡前玩手机带来的危害?
1、降低屏幕亮度
把手机屏幕亮度降低一点,最好是达到最低。若手机屏幕太亮,跟周围乌黑的环境形成太大的反差,易造成眼睛疲劳。
2、屏幕稍微向下倾斜
不能让手机屏幕直接正对着眼睛,可以稍微向下倾斜45度,不可以向上倾斜,以免用力伸脖子而造成酸痛。同时应增加眼睛跟手机屏幕的距离,至少达到30厘米,
3、调节到夜间模式
大部分智能手机有夜间模式,睡前玩手机时可以调节到该模式,能降低眼睛承受的负荷,又或是降低屏幕对比度。
4、调整玩手机的姿势
无论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均会压迫眼睛,使得左右侧视力出现偏差。但也不能趴着玩手机,这样可影响大脑和手肘部血液循环,加大对颈椎带来的伤害。
温馨提示
睡前玩手机时必须打开灯,因为在漆黑的环境中玩手机。使得瞳孔不由自主的散大,易造成眼睛疲劳。玩手机时尽量平躺着,身体各个部位都比较舒适;同时应控制好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过期药品的处理: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与规范路径
过期药品的处理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到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随着回收体系的完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这些 “失效的药品” 将得到规范处置,不再成为隐藏的安全隐患。未来,只有将过期药品管理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才能实现从 “被动清理” 到 “主动防控” 的转变,为医药安全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0评论2025-07-3132
药用辅料:药品安全的 “隐形基石” 与潜在风险
药用辅料的安全是药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这些 “隐形成分” 将不再是药品安全的 “盲区”。未来,只有将辅料质量纳入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真正实现 “从原料药到成品” 的全链条安全保障,让每一种药品都经得起细节的检验。
0评论2025-07-2942
儿童用药剂量:精准化背后的医药挑战与改进方向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准化,是医药领域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具体体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剂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管理的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从 “估算” 到 “精准计算” 的转变,让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不仅需要医药行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共同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
0评论2025-07-2946
医疗影像中的 “隐形误差”:被忽视的诊断盲区与破局之道
医疗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些 “隐形误差” 不应成为被忽视的医疗盲区。随着 AI 辅助诊断的普及、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和质控流程的标准化,影像诊断正从 “经验依赖” 迈向 “精准可控”。未来,只有将误差防控纳入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构建 “技术 + 人才 + 流程” 的三位一体防护网,才能让 “医生的第二双眼睛” 看得更清、更准,为每一份诊断报告注入更坚实的信任基石。
0评论2025-07-2551
医药行业七月新风向:集采反内卷、中药保护升级、资本并购潮起
政策规则优化(反内卷集采)、技术产权保护(中药七年独占)、资本整合升级(六十八亿并购)三大趋势,共同推动中国医药行业从“量价厮杀”迈向“价值重构”。创新药企迎来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的正向循环,患者同步获益于临床急需药物的可及性提升与价格下沉。
0评论2025-07-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