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撕嘴皮一时爽,小心撕出 “烂嘴巴”!这些危害要警惕

2025-09-08 16:15440bianji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嘴巴干燥起皮时,忍不住用手去撕 —— 看着翘起的死皮被扯下来,好像瞬间清爽了不少。可这种 “一时爽” 的小动作,往往会埋下健康隐患,轻则导致嘴唇红肿疼痛,重则引发感染、留下疤痕,甚至发展成反复发作的 “烂嘴巴”。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撕嘴皮的那些隐藏危害,以及正确的护唇打开方式。

一、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撕嘴皮?3 个常见诱因

在了解危害前,先搞清楚 “撕嘴皮” 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源头减少这种习惯。

1. 生理干燥:嘴唇缺水缺油引发起皮

嘴唇皮肤是全身最薄的部位之一,没有皮脂腺和汗腺,无法像其他皮肤一样分泌油脂和汗液来锁住水分。一旦环境干燥(如秋冬季节、空调房)、喝水不足,或吃了过多辛辣、过咸的食物,嘴唇就容易流失水分,角质层干燥翘起,形成肉眼可见的死皮,让人忍不住想去撕。

2. 心理依赖:无意识的 “解压小动作”

对部分人来说,撕嘴皮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类似咬指甲、抠手指。当处于紧张、焦虑、专注(如开会、看书、刷手机)等状态时,会通过撕嘴皮来缓解压力,久而久之形成依赖,即使嘴唇没有明显起皮,也会下意识地去抠、去撕。

3. 认知误区:误以为 “撕干净” 更健康

有些人觉得嘴唇上的死皮是 “脏东西”,撕下来能让嘴唇更光滑;还有人认为 “起皮就是缺水,撕完涂润唇膏效果更好”。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 —— 撕嘴皮不仅不能解决干燥问题,反而会破坏嘴唇的保护屏障,让干燥越来越严重。

二、撕嘴皮的 5 大危害,远比你想的更严重

别把撕嘴皮当成 “小毛病”,它带来的伤害可能从表层皮肤蔓延到深层组织,甚至引发全身问题。

1. 嘴唇红肿疼痛,反复难愈

撕嘴皮时,很容易连带撕掉下方的新鲜皮肤,导致嘴唇出现细小伤口。这些伤口暴露在空气中,会受到唾液、食物、灰尘的刺激,引发红肿、刺痛。更麻烦的是,嘴唇每天要说话、吃饭、喝水,伤口难以愈合,往往是 “旧伤没好,又添新伤”,陷入 “起皮 - 撕皮 - 伤口 - 更干燥 - 再起皮” 的恶性循环。

2. 细菌感染引发 “烂嘴巴”

我们的手上藏着大量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撕嘴皮时,细菌会通过伤口进入嘴唇皮肤,引发感染。轻度感染会导致嘴唇局部化脓、结痂,严重时会发展成 “口角炎”“唇炎”—— 嘴唇边缘红肿糜烂、流脓淌水,吃饭说话都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烂嘴巴”。有数据显示,约 30% 的慢性唇炎患者,都有长期撕嘴皮的习惯。

3. 留下疤痕或色素沉着

如果反复撕嘴皮导致深层皮肤受损,身体会启动修复机制,分泌胶原蛋白填补伤口。若修复不当,就会形成增生性疤痕或凹陷性疤痕,让嘴唇变得不平整;同时,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色素沉着,使嘴唇颜色变深、不均匀,影响外观。

4. 影响牙齿和口腔健康

长期撕嘴皮引发的唇炎,可能会蔓延到口腔内部,导致牙龈红肿、口腔黏膜受损;此外,嘴唇伤口产生的疼痛会让人不自觉地用牙齿咬嘴唇,或减少喝水、进食,进一步加重口腔干燥,增加龋齿、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

5. 可能暗示身体缺乏营养素

如果嘴唇频繁起皮、且撕后伤口难以愈合,可能不只是单纯干燥,还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 B2、维生素 B6、锌等营养素的信号。这些营养素参与皮肤黏膜的修复和代谢,缺乏时会导致嘴唇皮肤脆弱、易受损,此时若再撕嘴皮,会让问题雪上加霜。

三、停止撕嘴皮!3 步科学护唇,告别干燥起皮

想要拥有水润健康的嘴唇,关键是戒掉撕嘴皮的习惯,同时做好 “清洁 - 保湿 - 修复” 的全流程护理。

1. 正确处理已起皮的嘴唇:温和去除死皮,拒绝硬撕

如果嘴唇已经起皮,不要用手撕,也不要用牙齿咬,可通过以下方法温和处理:

2. 选对润唇膏:避开 “无效成分”,认准 3 类有效成分

润唇膏是护唇的核心,但选不对反而会加重干燥。选购时要避开含 “酒精、薄荷醇、水杨酸” 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这些成分会带走嘴唇水分;优先选择含以下 3 类成分的润唇膏:

使用润唇膏时要注意:每天涂抹 3-4 次,不要等到嘴唇干了再涂;涂口红前先涂一层润唇膏打底,卸妆时用专门的眼唇卸妆液,避免用力擦拭嘴唇。

3. 从内到外调理:改善生活习惯,补足营养素

护唇不能只靠外在护理,还要结合内在调理:

四、这些特殊情况,别硬扛!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果嘴唇出现以下情况,说明问题已经超出日常护理范围,需及时到皮肤科或口腔科就诊:

  1. 嘴唇红肿、糜烂、流脓,疼痛明显,且持续 1 周以上未好转;

  2. 嘴唇出现大面积水泡、结痂,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 嘴唇干燥起皮反复发作,涂润唇膏也无法缓解,且伴随口角开裂、舌头发炎等症状(可能是营养素缺乏或慢性唇炎)。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可能会开具含抗生素、激素的药膏(如红霉素软膏、地奈德乳膏)或口服营养素补充剂,帮助控制炎症、修复皮肤。

撕嘴皮的 “爽感” 只有一瞬间,带来的痛苦却可能持续很久。从今天起,放下抠嘴、撕嘴的手,用科学的方法呵护嘴唇 —— 毕竟,水润健康的嘴唇,才是颜值和健康的加分项。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润唇膏怎么选才有效?解决嘴巴起皮的关键在成分
选对润唇膏的关键,是读懂成分表,匹配自己的唇部需求 —— 嘴巴起皮的根源是 “缺水 + 屏障受损”,核心就是用 “保湿剂补水、封闭剂锁水、修复剂重建屏障”。记住:价格高低不是衡量效果的标准,成分合适才是王道。通过科学选购和正确使用,才能让唇部远离干燥起皮,保持水润健康。

0评论2025-09-1033

乙肝临床治愈不再是梦:新时代下的治疗新突破
乙肝临床治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乙肝不可治愈” 的旧认知正在被打破。对于符合治愈潜力的患者,应抓住当前的治疗机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即使暂不具备治愈条件,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能有效守护肝脏健康。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消除乙肝危害” 的全球目标终将实现,乙肝患者将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

0评论2025-09-1033

乙肝—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真的不可避免吗?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绝非不可打破的宿命。通过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的自我管理,绝大多数乙肝感染者可以阻断这一进程,享受正常质量和寿命的生活。

0评论2025-09-1035

情绪波动大、心慌乏力?可能是甲状腺在报警,从甲功五项说起
情绪波动、心慌乏力可能不只是生活压力大的表现,也可能是甲状腺发出的求救信号。通过甲功五项检查,我们能够读懂这些信号,及时采取行动。记住关注身体的变化,定期检查,不要让这只小小的"颈部蝴蝶"扰乱你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0评论2025-09-1031

高血压用药别任性!医生揪出 5 大误区,科学管理这样做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场 “持久战”,科学用药是核心,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定期监测是保障。走出用药误区,遵循医生指导,坚持 “药物 + 生活” 双重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记住: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规范管理带来的隐藏风险,重视每一次用药、每一次监测,才能真正守护血管健康。

0评论2025-09-0835

家庭急救箱别乱配!医生推荐的科学清单与避坑指南
家庭急救箱的价值不在于 “备得多”,而在于 “配得对、用得准”。科学配置核心物品、根据家庭情况个性化调整、避开常见使用误区、定期维护更新,才能让急救箱在突发状况来临时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记住:急救箱仅用于 “初步处理”,若伤情严重(如大出血、骨折、意识不清等),在简单急救后需立即拨打 120,及时送医治疗,不要依赖急救箱延误专业救治。

0评论2025-09-0840

久坐办公室、不爱晒太阳?你可能早已维生素 D 缺乏,3 个补救办法学起来
对于久坐办公室、不爱晒太阳的人来说,补充维生素 D 不是 “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通过 “科学日晒 + 精准食补 + 合理药补” 的组合方式,既能补足维生素 D,又能改善精力、提升免疫力。建议每年体检时加测一次维生素 D 水平,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补充方案 —— 毕竟,充足的维生素 D,才是健康的 “隐形基石”。

0评论2025-09-0838

疲惫的闭环:失眠如何引发疼痛,疼痛又如何加重失眠?
疲惫的闭环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打破。通过理解失眠与疼痛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我们完全有可能同时收获更好的睡眠和更轻松的身体。

0评论2025-09-0553

从神经科学到心理学:全面解读现代人失眠的真相
失眠的真相远比"睡不着"复杂。它是神经生物学机制、心理过程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重新获得宁静的夜晚和充满活力的白天。

0评论2025-0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