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长期不生病和经常生病的人,谁的免疫力更强?答案和你想得不一样

2023-03-24 10:131422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323/87

众所周知,人体是有免疫力的。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当人体受到内部和外部各种刺激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被激发,做出针对性的防御。

但是,免疫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敌人”过于强大和狡猾,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追杀,免疫系统就会“打败仗”,导致生病。

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更容易生病。

年轻人生病的原因,无外乎是以下4种:

饮食不健康;

睡眠不规律;

长期缺乏运动;

精神压力大;

年轻人种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疾病的罪魁祸首,一旦免疫力下降,自然而然就会被疾病“盯上”。



生活中,有的人经常感冒、发烧等小病不断,但却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有的人一年到头不生一次病,但一病起来却要卧床好几天。这难道就是老人经常说的“小病不断,大病不来”吗?

从理论上来说,小病不断的人确实比经常不生病的人更有优势

我们可以把免疫系统抵抗病毒、细菌的过程看成升级打怪,前面的关卡打的都是小怪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打到最后一关时,就有足够的资本去打大怪兽了。

具体来说:

第一,人体自身具有免疫力,如果少量的细菌、病毒不断侵入,时间一长,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形成抗体,形成健康的保护屏障。等到下次相同的细菌和病毒再次“光临”时,免疫系统就可以将它们扫地出门

第二,当大量的细菌、病毒侵入时,由于已经有了经验,免疫系统就能迅速识别,并建立防御强

第三,小病不断的人,可能经常去看医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身体有潜伏的“大病”,更容易被发现,赢得治疗时间

相反,长期不生病的人,一方面, 免疫系统容易变得“懒惰”,当大量的细菌、病毒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就可能失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消灭细菌和病毒的局面。

另一方面,长期不生病的人,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好,从而忽视了体检。毕竟,很多疾病早期都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容易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疾病,耽误了治疗,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小病不断,大病不来”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平时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呢?

生大病主要取决于家族遗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外伤因素,以及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等。比如抽烟酗酒的不良习惯,是引发疾病的高危因素,甚至与多种癌症相关。

如果一个人本身年龄较大,而且家族成员普遍体弱多病,还有抽烟酗酒等坏习惯,那么得大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虽然平时没什么事,但是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出现异常,一查就是大病。


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人对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其实,不管是经常生小病,还是长期不生病,都不利于健康。经常生小病,可能是大病的征兆;长期不生病,可能是大病在潜伏。

所以,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都应该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查出已经存在的健康问题,消除疾病隐患。

提高免疫能力是防治疾病发生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

1.均衡饮食,限制酒精、腌制食品、煎炸食品、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坚持锻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跑步、游泳、跳舞等不同的运动方式,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4天,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规律作息,少熬夜或不熬夜,避免劳累过度,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4.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抗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健康身体。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不管生不生病,都要记住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育儿补贴时代来临!每年3600元背后的生育革命与健康产业新机遇
当纸尿裤价格持续上涨、早教班费用动辄过万的今天,这每月300元的补贴承载着国家对低生育率危机的应对,也折射出中国家庭养育成本的社会化共担之路。

0评论2025-08-0229

中药配伍禁忌:“药对” 背后的安全准则与临床实践
中药配伍禁忌是中医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盲目突破,也不应机械规避。随着现代科技对禁忌机制的深入解析,传统禁忌体系正从 “经验总结” 向 “科学验证” 升级。未来,只有将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让中药配伍既保证安全,又发挥最大疗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安全保障。

0评论2025-07-3135

儿童用药剂量:精准化背后的医药挑战与改进方向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准化,是医药领域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具体体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剂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管理的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从 “估算” 到 “精准计算” 的转变,让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不仅需要医药行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共同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

0评论2025-07-2939

感官替代技术:当神经重塑为残障人士打开“新感官”之门
正如神经科学家苏珊·巴里所说:“大脑从不在意信号来自哪个感官,它只在意能否读懂世界的语言。”而感官替代技术,正是为残障者翻译世界语言的“桥梁工程师”。

0评论2025-07-2554

医保+商保联动破局,中国创新药支付瓶颈这样破解
这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基本医保覆盖95%人口的坚实基础上,让每一个生命面对疾病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希望之门。

0评论2025-07-1962

三伏天灸正当时:传统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冬病夏治有妙招
中医的智慧从不困守于古籍,艾草的香气也从未淡出岭南的夏天。当鲍姑的红脚艾在越秀山风中摇曳千年,当AI算法解析着经络的奥秘,我们看见一种文明的力量——它既能深扎传统的土壤,亦敢舒展新生的枝芽。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智慧活在当代人的健康日常里。

0评论2025-07-16286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现代健康密码
经典方创新:如“健脾祛湿茶”融合古方与现代萃取技术,提升吸收率6。

0评论2025-07-16259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分辨?一文读懂甲减与甲亢的关键区别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状小腺体,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引擎”。

0评论2025-07-14384

高度近视防控新策略:科学干预助力守护清晰视界
当下,随着基因编辑、人工视网膜等技术的突破,人类终将攻克近视顽疾。而此刻,**建立“光学矫正+行为管理+医学监测”三维体系**,将眼轴年增长控制在0.2mm内,便是守住光明的务实之举。每一

0评论2025-07-10701

健康科普“排雷”进行时:2025医药信息传播的破与立
当上海某三甲医院专家以“科普视频”推销千元保健品时,国家卫健委的监管重锤已悄然落下——这场医疗信任保卫战,正重塑14亿人的健康信息生态。

0评论2025-07-0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