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我国超1亿人高尿酸,“祸根”在哪里?提醒:6种食物是嘌呤大户

2024-07-09 16:252291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327/13

核心提示: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提醒:这6种食物,再爱吃也要管住嘴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异军突起,已成为继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后威胁健康的“第四高”。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约有1.77亿人。尿酸升高,不止可能会引发痛风,还可能提升高血压、肾脏疾病、糖尿病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因此,降低尿酸值已迫在眉睫。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过肾脏进入尿液排出体外。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尿酸生成多少,就会排泄多少,保持平衡。

当尿酸含量超出排泄负荷,其就会进入血液。一旦血尿酸浓度过高,就会沉积在多处身体组织里,引发关节疼痛、痛风(手脚趾红肿热痛)、口干、身体水肿、排尿异常等症状。



然而尿酸高的危害不止如此,它还会威胁身体众多器官:


医学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指出,尿酸升高会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





高尿酸对血管的损伤,也可能导致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时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脏不良事件。


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沉积在血管内壁,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持久性的损害,可能引发血管壁炎症、血管硬化、血栓等风险。高尿酸对血管的危害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甚至增加高脂血症等疾病风险。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场所,一旦尿酸过高对肾脏形成压力,就可能引发肾损伤,又或是肾功能受损,也会导致尿酸无法排泄进入血液,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高尿酸血症往往和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结石、急性尿酸性肾病等有所关联,同时肾功能严重受损也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另外,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导致肾脏纤维化,加快肾脏硬化进程。




尿酸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各处,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体,沉积在关节和其周边组织里,从而导致软骨、滑膜组织发生急性炎症、疼痛等症状。

痛风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运动。



痛风是高尿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作起来痛不欲生,一旦确诊,就要十分注意饮食,这6类食物别轻易入口。


常见酒类每100克嘌呤总含量约10毫克,其实并不算高,但是酒会导致乳酸升高,抑制尿酸排泄,变相地造成尿酸浓度升高。

此外,饮酒时,往往会大鱼大肉,增加其它食物途径的嘌呤摄入。因此,预防痛风建议戒酒。


每100克猪肝、鸡肝、熟鸭肝、熟鹅肝嘌呤含量分别达到275毫克、317毫克、398毫克、408毫克。动物内脏也因此被称为“嘌呤大王”,因此健康人群也要控制摄入量,痛风患者最好不吃。


甲壳类食物指的是海鲜河鲜,最常见的贻贝每100克含嘌呤414毫克,比猪肝高很多,龙虾、大闸蟹、皮皮虾、河蟹、牡蛎、扇贝、生蚝等食物嘌呤含量也都超出150毫克。





长期摄入果糖或短时间大量摄入果糖,都会抑制尿酸肾脏排泄,导致血尿酸升高。也有研究发现果糖摄入会增加痛风风险。



煲汤超过一定时间就会因浓缩导致嘌呤含量急剧升高,就比如猪肉汤8小时内每100克嘌呤含量在20-150毫克,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因此建议煲汤最好不要太久,痛风人群也不宜喝浓汤。





有的蔬菜也是“嘌呤大户”。比如:每100克紫菜嘌呤含量274毫克,鲜香菇214毫克、干香菇405毫克、黄豆芽500毫克、芦笋500毫克,部分嘌呤含量超过肉类,因此一定要注意。

此外,西兰花、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会抑制尿酸排泄,韭菜、茭白、竹笋、菠菜等草酸高的蔬菜也是通过肾脏排泄,会抢夺尿酸排泄渠道,因此也要控制摄入量。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想要完全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尽量控制尿酸平稳。想要降尿酸,除了注意饮食,做好这4件事也会有所帮助。


日常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升左右,如果天气炎热或工作强度大,适度增加饮水量,同时避免糖分摄入,以水、茶、柠檬水为主。

还应注意及时排尿,不要憋尿。饮水可以稀释尿酸浓度,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如果自身出现高尿酸、痛风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积极控制慢性肾病、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影响因素,远离疾病风险。

高尿酸患者还应注意远离会升高尿酸的食物和药物,严格避免高嘌呤饮食,就医时提前告知医生病情,避免医生使用到令血尿酸升高的一些药物。


尿酸超标后,适度运动也有好处,可以选择太极、广场舞、散步等方式,保持每周4-5次30-6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不过运动期间要注意热身和水分补充。但本身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要注意运动强度,如有不适,及时停止休息。


过度肥胖也会导致尿酸增高,建议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以内。肥胖人群减轻体重的过程中,血尿酸浓度也会有所降低。



高尿酸的危害与日俱增,希望能够引起大众的重视。生活中,控制尿酸,大家也可以从饮食开始,并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对尿酸控制效果不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江苏省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6-2030年)
本方案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各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0评论2025-10-3032

细胞与基因治疗:一次治疗,终身治愈?医学正迎来“活药 ”革命
细胞与基因治疗代表的不仅是一系列新技术,更是一种治疗哲学的转变:从终身用药的“管理”,转向一剑封喉的“根治”。尽管前路漫漫,但它无疑为无数过去被视为绝症的患者,点亮了最炽烈的希望之光。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亲眼见证医学从“修补”走向“重铸”的历史性跨越。

0评论2025-10-2937

自我药疗的陷阱:当心这些常见用药误区
安全用药,从正确认知开始。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我药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0评论2025-10-2838

医药人的“续命”指南:在高压职场中科学养生
在医药这个充满使命感的行业,我们往往倾注所有精力关怀他人,却容易忽略自身。真正的专业,始于对自身健康的珍视。让我们从今日起,将这些科学的养生之道融入日常,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份持久的健康保障。 记住:最好的医药人,既是专业的守护者,也是健康的践行者。

0评论2025-10-2756

当止痛药成为伤胃元凶:详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胃肠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是医学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们绝非无害的“糖丸”。充分了解其伤胃机制,识别自身风险,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联合使用PPIs),是实现安全、有效镇痛的关键。在用药前,多一分了解与谨慎,就能多一分安全与保障。

0评论2025-10-2576

腰间的“炸弹”:解读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虽常见,但并不可怕。它更像是一个来自身体的严厉警告,提醒我们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腰椎健康。通过科学的认知、及时的治疗和持之以恒的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与这颗腰间的“炸弹”和平共处,挺直腰板,享受无痛的生活。

0评论2025-10-2477

三十而「砺」:科学构筑你的健康、容颜与活力防线
三十岁以后的保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系统工程”。它不再是单一的护肤或减肥,而是护肤、运动、养生三大支柱的协同作用。核心策略在于:对外,主动防御与修护(护肤+防晒);对内,积极建设与维护(运动+营养+睡眠)。请将这份指南作为你的行动地图,持之以恒,你将会收获的不仅是不老的容颜,更是一具强健、充满活力的身体和一颗从容平和的内心。

0评论2025-10-2377

科学制造热量缺口:不挨饿、不反弹的减肥核心算法
当你不再与饥饿和欲望对抗,而是开始运用知识与智慧,你便真正地从食物的囚徒,蜕变为了身体的主人。现在,拿起你的“计算器”,开始建造属于你的、可持续的健康身材吧

0评论2025-10-2295

内源修复:源自人体工学的两个“自疗”处方
将这些基于人体结构与生理的智慧融入日常,您便拥有了两位随身携带的“康复师”,在不经意间,完成对身心的系统性维护与升级。

0评论2025-10-2179

“微养生”:融入日常的健康投资,效果惊人
养生真谛:贵在坚持,乐在其中

0评论2025-10-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