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乳腺癌发作前,身体会出现这6个警报,越早发现越好

2024-04-07 16:22635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518/89

陈小姐在平时是一个比较注重健康的人,对于女性高发的乳腺疾病也是比较关心,平常在洗澡时都会留意乳房情况。

就在前几天,陈小姐在洗澡时突然在左侧乳房摸到肿块,触碰时还有点疼,这让陈小姐非常担忧,她很害怕会是乳腺癌,于是马上挂了第二天的号去医院检查。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陈小姐患的并非乳腺癌,而是女性常见的乳腺增生,陈小姐这才松了一口气。


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患者的新增人数为226万,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杀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乳腺癌的知识。


如何区别乳腺癌和乳腺增生?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而乳腺增生是良性疾病,两者都会有乳房肿块出现,由于肿块相似,会比较容易混淆。不过,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的肿块也是有区别的。

乳腺增生出现的结节肿块摸起来通常质地较软,有触动感,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乳腺癌在早期的症状很少出现疼痛的感觉,主要是以摸到肿块为主

而且乳腺癌摸到的肿块质地较为坚硬,边界不清晰,大多是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甚至会与周围的腺体融合一起,所以两者的形态上是有区别的。

此外,乳腺增生通常会出现周期性乳房疼痛,比如月经期乳房疼痛,情绪变动较大时乳房疼痛等,而乳腺癌患者通常是以摸到不痛的肿块为首发症状,在非妊娠期出现乳头溢血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发作前,身体会出现这些警报

1.无痛性肿块

乳腺癌通常会出现乳房肿块,肿块可能发生在乳房的任何位置,可能是任意大小、形状和深度的肿块,在自查时摸到的肿块边界并不清晰,肿块可能和正常组织的边界不明显,甚至两块肿块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和正常的脂肪组织也没有界限。

2.淋巴结肿大

随着乳腺癌的发展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会沿着淋巴结和淋巴管扩散,乳腺癌容易转移到颈部和腋窝,如果在颈部或腋窝摸到可以推动的、无痛或和组织粘连的肿大淋巴结时,就要警惕是乳腺癌。

3.乳头异常

有些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异常症状,比如乳头回缩和内陷,这是因为增大的肿块会对周围的韧带造成牵拉,从而导致乳头下陷。

4.乳头异常分泌物

非哺乳期的女性,如果出现乳头泌乳、溢液或有血性液体溢出时,要特别警惕乳腺癌的症状,尤其是单侧乳头出现异常分泌物,一定要及时就诊。

5.乳房皮肤异常

当患有乳腺癌时,会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压迫,如果癌细胞侵犯乳腺韧带时,乳晕上的皮肤就会变得和橘子皮相似,摸起来凹凸不平。

6.皮肤和肌肉发生改变

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皮肤破溃、红肿、结节、局部变硬等症状,自查时能摸到胸部皮肤上有粘连现象,好像一块橡皮,无法推动


不想得乳腺癌,几件事要做好!

要想预防乳腺癌,平时就要注意定期检查乳腺健康,尤其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版》中提出,我国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是45~54岁,建议普通人从40岁开始就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如果是乳腺癌高危人群,要从40岁前就开始筛查。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种:具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的人群;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既往有小叶原位癌、小叶或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除了定期检查外,预防乳腺癌还要从饮食上着手,下面这4种食物要远离。

酒精

研究发现,定期喝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酒精可能会导致DNA损伤以及增加雌激素水平,每周喝3杯含酒精饮料的女性会增加15%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天每增加1杯饮料,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就会增加约10%。

反式脂肪

虽然并不是所有脂肪都是坏的,但是研究发现反式脂肪和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反式脂肪是一种在加工食品中常见的脂肪,比如油炸食品,甜甜圈、饼干以及包装好的糕点或饼干等,都要尽量避免食用,预防乳腺癌要尽可能限制摄入反式脂肪。

高糖食物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给小鼠喂高糖饮食时,它们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和人类的乳腺癌相似。此外,这些癌细胞更容易发生转移或扩散。

红肉以及加工肉类

一些研究发现,红肉和乳腺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在高温下烹饪肉类会导致毒素的释放。此外,加工肉类往往含有大量的盐、脂肪、防腐剂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乳腺癌的物质。



除了这些食物不能食用外,预防乳腺癌还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晒太阳也有利于预防乳腺癌。

此外锻炼也很重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每周锻炼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较低;保持健康体重也有益于乳房健康,肥胖是一项乳腺癌的已知风险因素。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癌症之一,女性朋友在平时要多留意乳房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药定价的迷思与真相
当我们再次拿起药盒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粒药,更是一整个生态系统的智慧结晶。理解这个复杂系统的运作机制,是我们迈向更合理、更可持续医药体系的第一步。

0评论2025-10-3130

江苏省关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6-2030年)
本方案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各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0评论2025-10-3032

细胞与基因治疗:一次治疗,终身治愈?医学正迎来“活药 ”革命
细胞与基因治疗代表的不仅是一系列新技术,更是一种治疗哲学的转变:从终身用药的“管理”,转向一剑封喉的“根治”。尽管前路漫漫,但它无疑为无数过去被视为绝症的患者,点亮了最炽烈的希望之光。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亲眼见证医学从“修补”走向“重铸”的历史性跨越。

0评论2025-10-2940

自我药疗的陷阱:当心这些常见用药误区
安全用药,从正确认知开始。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我药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0评论2025-10-2841

医药人的“续命”指南:在高压职场中科学养生
在医药这个充满使命感的行业,我们往往倾注所有精力关怀他人,却容易忽略自身。真正的专业,始于对自身健康的珍视。让我们从今日起,将这些科学的养生之道融入日常,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份持久的健康保障。 记住:最好的医药人,既是专业的守护者,也是健康的践行者。

0评论2025-10-2757

当止痛药成为伤胃元凶:详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胃肠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是医学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们绝非无害的“糖丸”。充分了解其伤胃机制,识别自身风险,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联合使用PPIs),是实现安全、有效镇痛的关键。在用药前,多一分了解与谨慎,就能多一分安全与保障。

0评论2025-10-2578

腰间的“炸弹”:解读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虽常见,但并不可怕。它更像是一个来自身体的严厉警告,提醒我们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腰椎健康。通过科学的认知、及时的治疗和持之以恒的预防,我们完全有能力与这颗腰间的“炸弹”和平共处,挺直腰板,享受无痛的生活。

0评论2025-10-2478

三十而「砺」:科学构筑你的健康、容颜与活力防线
三十岁以后的保养,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系统工程”。它不再是单一的护肤或减肥,而是护肤、运动、养生三大支柱的协同作用。核心策略在于:对外,主动防御与修护(护肤+防晒);对内,积极建设与维护(运动+营养+睡眠)。请将这份指南作为你的行动地图,持之以恒,你将会收获的不仅是不老的容颜,更是一具强健、充满活力的身体和一颗从容平和的内心。

0评论2025-10-2379

科学制造热量缺口:不挨饿、不反弹的减肥核心算法
当你不再与饥饿和欲望对抗,而是开始运用知识与智慧,你便真正地从食物的囚徒,蜕变为了身体的主人。现在,拿起你的“计算器”,开始建造属于你的、可持续的健康身材吧

0评论2025-10-2299

内源修复:源自人体工学的两个“自疗”处方
将这些基于人体结构与生理的智慧融入日常,您便拥有了两位随身携带的“康复师”,在不经意间,完成对身心的系统性维护与升级。

0评论2025-1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