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乳腺癌发作前,身体会出现这6个警报,越早发现越好

2024-04-07 16:22571039健康网http://care.39.net/a/230518/89

陈小姐在平时是一个比较注重健康的人,对于女性高发的乳腺疾病也是比较关心,平常在洗澡时都会留意乳房情况。

就在前几天,陈小姐在洗澡时突然在左侧乳房摸到肿块,触碰时还有点疼,这让陈小姐非常担忧,她很害怕会是乳腺癌,于是马上挂了第二天的号去医院检查。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陈小姐患的并非乳腺癌,而是女性常见的乳腺增生,陈小姐这才松了一口气。


根据202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患者的新增人数为226万,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杀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乳腺癌的知识。


如何区别乳腺癌和乳腺增生?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而乳腺增生是良性疾病,两者都会有乳房肿块出现,由于肿块相似,会比较容易混淆。不过,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的肿块也是有区别的。

乳腺增生出现的结节肿块摸起来通常质地较软,有触动感,可能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乳腺癌在早期的症状很少出现疼痛的感觉,主要是以摸到肿块为主

而且乳腺癌摸到的肿块质地较为坚硬,边界不清晰,大多是单发的无痛性肿块,甚至会与周围的腺体融合一起,所以两者的形态上是有区别的。

此外,乳腺增生通常会出现周期性乳房疼痛,比如月经期乳房疼痛,情绪变动较大时乳房疼痛等,而乳腺癌患者通常是以摸到不痛的肿块为首发症状,在非妊娠期出现乳头溢血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发作前,身体会出现这些警报

1.无痛性肿块

乳腺癌通常会出现乳房肿块,肿块可能发生在乳房的任何位置,可能是任意大小、形状和深度的肿块,在自查时摸到的肿块边界并不清晰,肿块可能和正常组织的边界不明显,甚至两块肿块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和正常的脂肪组织也没有界限。

2.淋巴结肿大

随着乳腺癌的发展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会沿着淋巴结和淋巴管扩散,乳腺癌容易转移到颈部和腋窝,如果在颈部或腋窝摸到可以推动的、无痛或和组织粘连的肿大淋巴结时,就要警惕是乳腺癌。

3.乳头异常

有些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异常症状,比如乳头回缩和内陷,这是因为增大的肿块会对周围的韧带造成牵拉,从而导致乳头下陷。

4.乳头异常分泌物

非哺乳期的女性,如果出现乳头泌乳、溢液或有血性液体溢出时,要特别警惕乳腺癌的症状,尤其是单侧乳头出现异常分泌物,一定要及时就诊。

5.乳房皮肤异常

当患有乳腺癌时,会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压迫,如果癌细胞侵犯乳腺韧带时,乳晕上的皮肤就会变得和橘子皮相似,摸起来凹凸不平。

6.皮肤和肌肉发生改变

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皮肤破溃、红肿、结节、局部变硬等症状,自查时能摸到胸部皮肤上有粘连现象,好像一块橡皮,无法推动


不想得乳腺癌,几件事要做好!

要想预防乳腺癌,平时就要注意定期检查乳腺健康,尤其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版》中提出,我国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是45~54岁,建议普通人从40岁开始就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如果是乳腺癌高危人群,要从40岁前就开始筛查。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种:具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的人群;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既往有小叶原位癌、小叶或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除了定期检查外,预防乳腺癌还要从饮食上着手,下面这4种食物要远离。

酒精

研究发现,定期喝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酒精可能会导致DNA损伤以及增加雌激素水平,每周喝3杯含酒精饮料的女性会增加15%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天每增加1杯饮料,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就会增加约10%。

反式脂肪

虽然并不是所有脂肪都是坏的,但是研究发现反式脂肪和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反式脂肪是一种在加工食品中常见的脂肪,比如油炸食品,甜甜圈、饼干以及包装好的糕点或饼干等,都要尽量避免食用,预防乳腺癌要尽可能限制摄入反式脂肪。

高糖食物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给小鼠喂高糖饮食时,它们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和人类的乳腺癌相似。此外,这些癌细胞更容易发生转移或扩散。

红肉以及加工肉类

一些研究发现,红肉和乳腺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在高温下烹饪肉类会导致毒素的释放。此外,加工肉类往往含有大量的盐、脂肪、防腐剂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乳腺癌的物质。



除了这些食物不能食用外,预防乳腺癌还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适当晒太阳也有利于预防乳腺癌。

此外锻炼也很重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每周锻炼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较低;保持健康体重也有益于乳房健康,肥胖是一项乳腺癌的已知风险因素。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癌症之一,女性朋友在平时要多留意乳房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药配伍禁忌:“药对” 背后的安全准则与临床实践
中药配伍禁忌是中医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盲目突破,也不应机械规避。随着现代科技对禁忌机制的深入解析,传统禁忌体系正从 “经验总结” 向 “科学验证” 升级。未来,只有将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让中药配伍既保证安全,又发挥最大疗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安全保障。

0评论2025-07-3135

儿童用药剂量:精准化背后的医药挑战与改进方向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准化,是医药领域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具体体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剂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管理的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从 “估算” 到 “精准计算” 的转变,让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不仅需要医药行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共同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

0评论2025-07-2939

感官替代技术:当神经重塑为残障人士打开“新感官”之门
正如神经科学家苏珊·巴里所说:“大脑从不在意信号来自哪个感官,它只在意能否读懂世界的语言。”而感官替代技术,正是为残障者翻译世界语言的“桥梁工程师”。

0评论2025-07-2554

医保+商保联动破局,中国创新药支付瓶颈这样破解
这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基本医保覆盖95%人口的坚实基础上,让每一个生命面对疾病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希望之门。

0评论2025-07-1961

三伏天灸正当时:传统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冬病夏治有妙招
中医的智慧从不困守于古籍,艾草的香气也从未淡出岭南的夏天。当鲍姑的红脚艾在越秀山风中摇曳千年,当AI算法解析着经络的奥秘,我们看见一种文明的力量——它既能深扎传统的土壤,亦敢舒展新生的枝芽。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智慧活在当代人的健康日常里。

0评论2025-07-16231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现代健康密码
经典方创新:如“健脾祛湿茶”融合古方与现代萃取技术,提升吸收率6。

0评论2025-07-16218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分辨?一文读懂甲减与甲亢的关键区别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状小腺体,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引擎”。

0评论2025-07-14384

高度近视防控新策略:科学干预助力守护清晰视界
当下,随着基因编辑、人工视网膜等技术的突破,人类终将攻克近视顽疾。而此刻,**建立“光学矫正+行为管理+医学监测”三维体系**,将眼轴年增长控制在0.2mm内,便是守住光明的务实之举。每一

0评论2025-07-10689

健康科普“排雷”进行时:2025医药信息传播的破与立
当上海某三甲医院专家以“科普视频”推销千元保健品时,国家卫健委的监管重锤已悄然落下——这场医疗信任保卫战,正重塑14亿人的健康信息生态。

0评论2025-07-08390

维生素D低于20的隐性危害!2025中华医学会警告:90%人补错剂量,精准补充方案表
“32岁白领每日补维D 2000IU,一年后竟查出乳腺癌骨转移!2025《中国维生素D临床应用白皮书》揭露触目真相:血清维D<20ng/ml人群癌症风险升3.8倍,但超量补充更致命! 如何打破‘越补越病’魔咒?协和内分泌科发布《精准补充路线图》!”

0评论2025-07-0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