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腹膜透析12年,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2024-02-20 17:008230家庭医生https://www.familydoctor.cn/a/

腹透患者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接受腹膜透析治疗12年的赵阿姨(化名)表示很有发言权。

一朝腹膜炎,让她跨省求医

常年居住省外的赵阿姨今年年初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双腿浮肿等症状,经当地医院确诊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跑了几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如人意,还被告知:如果感染一个月依旧没控制下来,须拔除腹透导管,临时或长期转为血液透析。

被疼痛不适折磨了一个月的赵阿姨,因可能需要转换替代治疗方式而焦虑担心。于是,她慕名找到广东祈福医院肾内科主任王妍春。王妍春主任为赵阿姨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后,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对症使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帮其纠正贫血、腹泻、血压升高等相关病情,助其尽快恢复身体。在医护团队专业、精心的照料下,赵阿姨的腹膜炎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对腹膜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当得知自己无需拔除腹透导管,赵阿姨的心安定下来。

医院肾内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妍春主任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疗上具备丰富的经验,不止一次帮助像赵阿姨这样的患者解决腹膜炎苦恼。在她的带领下,肾内科已于今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技术包括腹膜透析置管术、拔管术、腹透管调整及复位术、腹透家庭指导、自动腹膜透析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能提供优质的腹膜透析治疗服务。

腹透患者如何减少感染风险?

王妍春主任介绍,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影响透析效果,若感染控制不佳需终止腹透,改为其他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严重腹膜炎可导致腹膜功能衰竭。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是可能出现腹膜炎的提示,应及时就医。老年患者可能仅会表现出腹透液浑浊、低血压,其他症状不突出,需多加留意。

腹透是一项长期的、 居家的治疗,大部分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有关。王妍春主任提醒,腹透过程中要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和导管护理,家有宠物更要注意腹透环境的无菌性。日常需控制液体摄入,避免高钾、高钠、高磷及不洁饮食,尽量选择优质蛋白饮食。若出现腹透液浑浊、腹痛、发热等症状或急性腹泻,及时就医。最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血压、尿量、出超量、体重及服用药物,在随访时由医生根据情况进行药物及透析处方的调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在广州,被这些问题缠上?爱康中医门诊帮你找回轻盈状态
如果你也在广州,被痛经、乏力、气色差这些问题缠得难受,不妨来广州市爱康中医门诊试试。毕竟身体舒坦了,才能有更多精力去享受生活呀。

0评论2025-08-0838

被痛经和乏力缠上的姐妹看过来!广州这家中医门诊太懂我们了
被月经问题、气血差折磨的姐妹,真的可以来试试!毕竟女生要好好爱自己,才能容光焕发呀~

0评论2025-08-0839

被痛经和乏力缠上的姐妹看过来!广州这家中医门诊太懂我们了
被月经问题、气血差折磨的姐妹,真的可以来试试!毕竟女生要好好爱自己,才能容光焕发呀~

0评论2025-08-0837

家庭药箱管理:小病应对的 “第一道防线” 与常见误区
家庭药箱管理看似简单,实则是家庭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储备、规范存放和定期更新,既能保证在需要时及时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又能避免浪费和安全风险。让家庭药箱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重视和参与。

0评论2025-08-0553

支原体肺炎医药指南:7大要点破解“行走的肺炎”
支原体肺炎需根据年龄/耐药性精准用药,重症识别是降低死亡率关键。随着奥马环素等新药普及,耐药难题正被逐步破解。

0评论2025-08-02456

中药材炮制:决定药效的 “关键一步” 与传承挑战
中药材炮制是中药的 “灵魂工艺”,其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疗效与生命力。只有让传统技艺在标准化、现代化中找到平衡点,才能既守住中药的 “根”,又让这门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人才梯队的建立,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将更加安全有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0评论2025-07-3157

医院制剂:小众药品的生存价值与发展困境
医院制剂虽小众,却是医疗体系中 “以人为本” 的重要体现。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与模式创新,让这些 “定制药” 既能填补市场空白,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多元化用药需求。未来,随着医药协同体系的完善,医院制剂有望从 “院内自用” 走向 “规范共享”,成为药品供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

0评论2025-07-2964

康复医学中的 “隐形拦路虎”:神经可塑性延迟与功能恢复困境
神经可塑性延迟是康复医学中亟待重视的 “隐形障碍”,其本质是神经重塑过程中的可干预性停滞。随着生物标志物识别技术的普及、神经调控手段的成熟及个体化训练方案的推广,未来有望将这一延迟发生率控制在 15% 以下。对患者而言,及时识别、科学干预,就能打破 “康复僵局”;对医疗体系而言,关注这一 “小众问题”,才能让更多神经损伤患者真正实现 “功能重生”。

0评论2025-07-2580

医保商保“双目录”机制启动,创新药支付瓶颈破局
这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基本医保覆盖95%人口的坚实基础上,让每一个生命面对疾病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希望之门

0评论2025-07-19802

全球不足60例!七旬老人肾癌胃转移,双镜联合手术创造生命奇迹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这一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治,已被载入全球不足60例的肾癌胃转移医疗记录中。随着我国《86个罕见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和医保覆盖的扩大,曾经“无药可医”的困境正在改变9。

0评论2025-07-1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