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湿气重的人,身体会有3个表现,中了两个以上该提醒自己祛湿了

2024-02-05 11:07657039健康网http://fitness.39.net/a/230127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能听到湿气重这句话,为了祛湿很多人都曾交过不少的智商税,如果能了解湿气的由来、症状以及祛湿的食物,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付”湿气。


一、为何中国人老说湿气重,到底哪些原因造成的?

从中医理论来看,人患病的原因可以分为内伤七情以及外感六淫,其中外感六淫包括“风、寒、湿、暑、火、燥”,这六种邪气就是自然界的天气对人体产生的六种影响。

“湿邪”属于其中的一员,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气,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由不同的病因组成。


外湿:也就是外界的湿气,比如淋雨涉水、住所潮湿、气候潮湿、冒雨雾等,由于湿性缠绵,很难从人体内散去导致滞留在体内,简单来说外湿大多和外部的环境气候有关,不要长期在潮湿阴冷的住所居住,也不要长时间涉水淋雨。

内湿:就是内在的脾失健运、嗜食甜腻,导致生理上的津液被转化成病理上的湿邪而形成湿气,简单来说就是摄入过多肥甘味厚的食物,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脾无法很好地将水汽运化,从而形成内湿。


二、多少人为“湿气重”交过智商税?

很多广告打着祛湿的名号来宣传排湿产品,宣传的湿气症状似乎很多人都有,于是纷纷上缴智商税。

比如常见的祛湿贴,宣传可以去湿气、寒气,还可以改善便秘,只需要贴在脚底或肚脐就能见效,事实上不管你贴多久都没有效果,因为你的症状未必就是湿气重。

为了能够阻止掉进坑里,免交“湿气重”的智商税,有必要了解湿气重的表现误区以及真正的症状有哪些。

容易出现的湿气重表现误区:

白色舌苔:舌苔发白大多是寒症和表症,如果是舌淡苔白而且湿润,就需要注意可能是里寒证或寒湿证。

便秘:便溏、大便不成型才是湿气重的表现,而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燥结、寒结等。

口臭、口干、口苦:口干大多是因为阴虚津伤;口苦通常是火邪为病以及胆热之证;口臭一般是上焦有火或胃火。


咳嗽、痰多、嗓子不清新:导致咳嗽、痰多的原因有很多,咳嗽首先要先辨寒热,大多数人都是风热咳嗽、风寒咳嗽或风燥咳嗽等。

脱发、白发:脱发和白发的辨证大多是精血不足或血虚受风,年轻人的头发少大多是血热和肾虚,和湿气几乎不沾边。

肥胖:吃得少却肥胖确实可能是湿气重,但吃得多引起的肥胖是因为脂肪过剩。

黑眼圈:黑眼圈一般要么是肾虚要么就是脾虚,和湿气没多大关系。

疲劳、头晕:这通常是气虚的表现,女性大多为血虚。

此外,有人在刮痧的时候发现刮痧部位很红,于是就被判为湿气重,其实刮痧刮出红并不是湿气,而是毛细血管在破裂后出的血。还有人认为喝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重,其实这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湿气重的真正表现主要有以下3点:

周身繁重、头重如裹:比如眼屎过多,女性白带增多,小便混浊、大便溏泄等。

水肿:由于湿气阴邪,阳气容易受损,导致水液在体内流通不畅而导致水肿、腹水和尿少等症状。

下部水肿:由于湿气具有趋下的征象,所以容易出现下部水肿,比如女性白带异常、男性生殖器湿疹等症状。

此外,湿性的特点是粘滞,很难祛除,病症长,难以痊愈。



三、想要祛除体内湿气,不妨多吃这5种食物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是湿气重,又该如何祛除湿气呢?不妨试试以下几种食物来进行食疗祛湿。

薏米

薏米性味甘淡,具有消肿利水、祛湿健脾、排脓清热等功效,但由于薏米性寒,直接煮来食用容易伤脾,而脾又负责化湿的,就容易导致湿气留存在体内。

因此,在用薏米之前可以先将薏米炒制来削弱寒气,可以取干净的薏米用文火炒到微黄色、微香时再用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祛湿健脾、消肿利水的功效,但是很多人都会将赤小豆和红豆混淆。

其实从疗效上来看,赤小豆具有很好的祛湿功效,这是红豆远远比不上的,所以要分清楚赤小豆和红豆,赤小豆是细长形的,比红豆小一些,红豆是圆柱状的。

芡实

芡实具有显著的健脾作,而将脾调理好,才能正常发挥运化水液的功能,祛湿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此外,芡实还具有固肾作用,有利于体内的一部分湿气通过尿液来排出体外。

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生姜,因为生姜具有祛湿驱寒的功效,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推荐可以将红枣和姜片一起煮成红枣姜片祛湿汤服用。


还可以通过艾灸关元穴来帮助去除体内湿气;冬瓜也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可以用冬瓜、排骨、薏米一起煲汤喝,不仅营养美味,又能帮助祛湿。


总之,湿气重有特定的症状表现,不要轻易被谣言迷惑,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是湿气重,不妨试试吃能祛湿的食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智能革命:AI如何重塑临床试验的未来图景
AI对临床试验的赋能,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它正将临床试验从一个成本高昂、充满不确定性的“必要之恶”,转变为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环节。拥抱这一变革,不仅是提升研发效率的关键,更是整个医药产业迈向精准化、个性化未来的必由之路。

0评论2025-10-3032

疫苗新纪元:从预防感染到“定制”免疫,人类如何用科技构建健康防火墙?
高血压,这场终身的健康战役,其胜负之手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并非不治之症,但却是一个严厉的“健康监督者”,迫使我们去审视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血管“减压”,将这个“沉默的杀手”转化为一个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赢得这场关乎生命质量的长期战役。

0评论2025-10-2933

读懂药品说明书:您的安全用药指南
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技能,让每一次用药都更加安心。

0评论2025-10-2842

药食同源?当心这些药物与食物的"危险搭配"
通过了解这些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确保用药安全,让药物治疗发挥最佳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0评论2025-10-2755

他汀类药物:降脂卫士与肝脏的深夜工厂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理解其作用机制,科学看待肝功能变化,遵循规范的监测方案,我们就能在获得显著心血管保护的同时,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记住,药物治疗是个体化的艺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精细调整。

0评论2025-10-2571

撕嘴皮的恶性循环:不只是坏习惯,更是身心的警报
撕嘴皮,这个被许多人轻视的小动作,是身心状态的一个微妙折射。它既是脆弱嘴唇的求救信号,也可能是内心焦虑与压力的外在表现。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自我觉察,我们完全有能力终结这个自我伤害的循环,重新拥有健康、柔软的双唇,以及内在的平静。

0评论2025-10-2483

沉默的流行病:骨质疏松,不仅是骨头变“脆”那么简单
骨质疏松不是衰老的必然结局,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保护骨骼健康是一场贯穿一生的持久战。从青年时期积累足够的“骨本”,到中年后积极减缓流失,再到老年期进行科学诊断和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沉默的流行病”的魔咒,让生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挺拔。

0评论2025-10-2380

颜值衰老全景评估:从初老到衰老的科学自测指南
最好的抗衰老状态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更有活力,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逆生长"。 愿你在每个年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状态。

0评论2025-10-2277

内源调理:两把通往身心平衡的「生理钥匙」
将身体视为一个精密的系统,通过这些基于生理学的练习,您不仅能缓解不适,更是在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的构建与维护。

0评论2025-10-2181

医药级养生: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
将身体的调节权部分收回己有,通过这些具有医药学依据的日常练习,您不仅能收获健康,更能收获一份对自身生命的深刻洞察与掌控。

0评论2025-1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