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玉米须泡水喝可以降血糖,是科学还是谣言?喝了到底有什么好处?

2024-01-31 15:52671039健康网http://food.39.net/a/221223/85

小梅上周请假回家参加朋友的婚礼,婚礼结束后便去超市买了一些玉米,想要煲个汤。回到家后,把玉米的外衣一层一层剥去,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小梅连带玉米须也一起撕下来,正想扔进垃圾桶,恰好被路过的老妈“截胡”了:

“玉米须可是个好东西,扔了多可惜!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不懂得珍惜……”小梅疑惑,老妈这是省到家了吗,居然连玉米须也不放过?

玉米我们经常吃,因为它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增强饱腹感。其实玉米须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玉米须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中的7种,这些氨基酸帮助促进人体的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化功能。[1]



一、玉米须泡水可降血糖,是科学还是谣言?

有传言说玉米须泡水能够治疗糖尿病,导致很多患者争相购买玉米,以为吃了玉米须就能不服用降糖药了。这种说法有科学性吗?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玉米须中的黄酮、皂苷等成分能够降低血糖。玉米须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降糖激素和抑制升糖激素作用,保护胰岛细胞等方面。

但是,这种功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想要真正控制血糖,必须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

二、玉米须泡水喝,4个好处少不了

1.利尿

玉米须泡水有利尿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善肾功能。如果本身患有慢性肾炎或身体浮肿的人群,可以经常服用,能起到减少尿蛋白、防止血尿等作用。对于尿路结石和肾结石,玉米须也有一定的疏导作用。

2.利胆

若体内胆汁排泄不畅,就会发生胆囊炎、胆结石,这些疾病又加重了胆汁的淤积。玉米须中的黄酮对胆囊炎有很好的作用,将玉米须与郁金、茵陈一起用开水煎服,能帮助胆囊排泄胆汁,对于轻度脂肪肝也有不错的效果。[2]


3.止泻

经常腹泻的患者容易脱水,将玉米须用水煎服直接服用,在为身体进行补水的同时,又能止泻。尤其是吃坏了东西,腹泻直接拉水的情况下,服用之后能够很快得到缓解。

4.止血

玉米须中的成分能够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短时间内提高血小板数目。因此对于一些刚做完手术,或是有其他伤口在愈合中的人群,服用玉米须泡水是不错的选择。


三、玉米须4个食用禁忌,不可小瞧

玉米须虽来自于我们常吃的食物玉米,但它其实是一味中药,在服用上是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的。

不要过量服用。玉米须的正常用量在3至5克左右,过多地食用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

身体缺水、口渴时不要吃。玉米须有利尿的作用,是帮助身体排出水分的。这时候如果喝了玉米须泡的水,不仅解不了渴,还会加重体内的水分流失,导致更加口渴,甚至可能有脱水的风险。

低血压、低血糖人群不宜食用玉米须。玉米须本身的降糖效果就比较强,此外还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如果本身就有低血糖或低血压的人喝了玉米须水,可能会导致晕厥甚至是休克。

普通人在运动、劳累后和空腹时都不宜食用玉米须,因为这时候的血压和血糖也偏低。


玉米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但是对玉米须我们却了解得甚少。这是一种有利于各种病症治疗的中药,尤其是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玉米须的降糖效果显著。

但即便如此,玉米须也只是一种辅助食品,如果要降糖,还是要按医嘱服用药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药配伍禁忌:“药对” 背后的安全准则与临床实践
中药配伍禁忌是中医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盲目突破,也不应机械规避。随着现代科技对禁忌机制的深入解析,传统禁忌体系正从 “经验总结” 向 “科学验证” 升级。未来,只有将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让中药配伍既保证安全,又发挥最大疗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安全保障。

0评论2025-07-3132

儿童用药剂量:精准化背后的医药挑战与改进方向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准化,是医药领域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具体体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剂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管理的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从 “估算” 到 “精准计算” 的转变,让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不仅需要医药行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共同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

0评论2025-07-2936

感官替代技术:当神经重塑为残障人士打开“新感官”之门
正如神经科学家苏珊·巴里所说:“大脑从不在意信号来自哪个感官,它只在意能否读懂世界的语言。”而感官替代技术,正是为残障者翻译世界语言的“桥梁工程师”。

0评论2025-07-2553

医保+商保联动破局,中国创新药支付瓶颈这样破解
这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基本医保覆盖95%人口的坚实基础上,让每一个生命面对疾病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希望之门。

0评论2025-07-1960

三伏天灸正当时:传统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冬病夏治有妙招
中医的智慧从不困守于古籍,艾草的香气也从未淡出岭南的夏天。当鲍姑的红脚艾在越秀山风中摇曳千年,当AI算法解析着经络的奥秘,我们看见一种文明的力量——它既能深扎传统的土壤,亦敢舒展新生的枝芽。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智慧活在当代人的健康日常里。

0评论2025-07-16135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现代健康密码
经典方创新:如“健脾祛湿茶”融合古方与现代萃取技术,提升吸收率6。

0评论2025-07-16124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分辨?一文读懂甲减与甲亢的关键区别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状小腺体,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引擎”。

0评论2025-07-14383

高度近视防控新策略:科学干预助力守护清晰视界
当下,随着基因编辑、人工视网膜等技术的突破,人类终将攻克近视顽疾。而此刻,**建立“光学矫正+行为管理+医学监测”三维体系**,将眼轴年增长控制在0.2mm内,便是守住光明的务实之举。每一

0评论2025-07-10659

健康科普“排雷”进行时:2025医药信息传播的破与立
当上海某三甲医院专家以“科普视频”推销千元保健品时,国家卫健委的监管重锤已悄然落下——这场医疗信任保卫战,正重塑14亿人的健康信息生态。

0评论2025-07-08389

维生素D低于20的隐性危害!2025中华医学会警告:90%人补错剂量,精准补充方案表
“32岁白领每日补维D 2000IU,一年后竟查出乳腺癌骨转移!2025《中国维生素D临床应用白皮书》揭露触目真相:血清维D<20ng/ml人群癌症风险升3.8倍,但超量补充更致命! 如何打破‘越补越病’魔咒?协和内分泌科发布《精准补充路线图》!”

0评论2025-07-0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