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癌症患者不能吃“发物”?真正不该吃的东西,给你列出来了

2023-11-28 10:381514039健康网http://disease.39.net/a/231018

“要再这样下去,那才是真的危险!”营养科的医生对着病人说道。

患者秦叔,170的身高,体重50公斤不到,70多岁瘦成了皮包骨。之所以如此瘦弱,并不是生活条件不好,而是自己固执——他认为通过挨饿,可以让癌细胞“饿死”

原来半年前,秦叔做了贲门癌手术,之后所有他认为或是知道的“发物”,如牛肉、鸡蛋、鱼类等,他都不吃了,只摄入他认为的健康膳食,如蔬菜水果,认为这样癌细胞就会饿死。

就这样,秦叔的家人看着秦叔从原本还算有肉的身体,成了现在骨瘦嶙峋的样子。前几天秦叔突然晕倒在地,被紧忙送往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身体十分虚弱,幸好输了几天的营养液,秦叔的身体慢慢恢复了过来。

医生告诉他,单纯通过忌口所谓的“发物”来预防癌症复发,是很不靠谱的行为,得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才有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一、鸡蛋、牛肉是“发物”,癌症患者不能吃?

中医对发物的认识,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腥臊陈臭诸物。

其实发物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发物,指具有辛温、发散、甘温补益特性的食物。食用后,患者会有口干、便秘、牙龈肿痛、溃疡、疮疡,以及过敏等表现。

广义的发物则是指在患病过程、疾病后康复期间、或者疾病愈后等时期,进食某些食物,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病情恢复或导致旧病复发

从中医的角度看,“发物”就是指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疾病的食物。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患者生病或吃药时,就有了“忌口”说法。总的来说,“发物”忌口是因人、因时、因病而异的,如图:


那关于流传的“鸡蛋和牛肉是肿瘤的发物,吃多了会加速癌症复发”的说法,有依据吗?

先说说鸡蛋,鸡蛋是优质蛋白来源之一,其含有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

根据膳食指南建议,应每天摄入一个鸡蛋,尤其是老年人跟肿瘤患者,鸡蛋提供的蛋白质更有利于保证身体各功能运作

癌症患者同样可以吃牛肉,控制好食用量即可。牛肉中同样是优质蛋白来源,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治疗期间,身体虚弱,更需要进食蛋白质补充营养。

不过牛肉等红肉,被列为2类致癌物,即有可能会引起癌症发生。因此在食用量上,应有所限制,建议每周吃红肉不应超过500克

二、盲目忌口的癌症患者,最后会怎么样?

肿瘤患者不注意营养,最终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丛明华表示,肿瘤是饿不死的,最终饿坏的一定是人

实际上,癌症的复发或转移,主要与身体抵抗力有关。体内原本存在的癌细胞没有完全消灭,就会出现血行或淋巴播散,而这些都与食物无关。

然而当人饿着肚子,体重持续下降,免疫力也会下降,失去“细胞战斗力”,肿瘤只会发展的更快,也容易转移。


此外,盲目忌口也是不妥当的。肿瘤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味觉改变等原因影响,本就食欲不佳。若是再盲目进口,只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营养不良则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反应、康复时间即生活质量,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说,肿瘤患者应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科学研究证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哪一种食物会明确造成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所谓的“发物”,像猪肉、牛肉、鲫鱼等都是可以正常摄入的。

三、真正要少吃的4种食物,给大家列出来了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应该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真正需要忌口的是一些可能/明确致癌的食品物。

1、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热量非常高,容易引起肥胖。反复煎炸的油,含有的致癌物较多,是引发多种癌症危险因素。高脂饮食还会刺激肠道肝细胞激增,从而引起细胞变异。

2、腌制食品

很多老一辈人都喜欢吃腌制类食品,认为其便于存储,且有特殊风味。但这类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与胺结合成亚硝胺,这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会导致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提升。

3、熏烤类食物

夏天到了,少不了烤串、烤鸭等熏烤类食物吊起胃口。但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可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物质,这种物质可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


4、含棕榈油的食品

棕榈油因价格低、热稳定性好,常被用于方便面、饼干、面包、炸鸡等食物中。然而研究发现,棕榈油中的棕榈酸,会让肿瘤转移灶的侵袭性和大小显著增加

因此对于癌症患者,选购食物时,最好看一下配料表,是否含有棕榈油。

肿瘤患者怎么吃,其实并不难——平时应尽量挑选新鲜食材,少吃腌制和隔夜食物;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食物选择多样化一些。同时患者也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饮食对于癌症的影响,只是很小一部分,所谓“牛肉发物引起癌症复发”“绿豆汤一直肿瘤”等,都是盲目夸大,并没有实际的科学证据。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希望大家通过正确的科普分辨。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智能革命:AI如何重塑临床试验的未来图景
AI对临床试验的赋能,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它正将临床试验从一个成本高昂、充满不确定性的“必要之恶”,转变为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环节。拥抱这一变革,不仅是提升研发效率的关键,更是整个医药产业迈向精准化、个性化未来的必由之路。

0评论2025-10-3032

疫苗新纪元:从预防感染到“定制”免疫,人类如何用科技构建健康防火墙?
高血压,这场终身的健康战役,其胜负之手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并非不治之症,但却是一个严厉的“健康监督者”,迫使我们去审视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血管“减压”,将这个“沉默的杀手”转化为一个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赢得这场关乎生命质量的长期战役。

0评论2025-10-2933

读懂药品说明书:您的安全用药指南
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技能,让每一次用药都更加安心。

0评论2025-10-2842

药食同源?当心这些药物与食物的"危险搭配"
通过了解这些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确保用药安全,让药物治疗发挥最佳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0评论2025-10-2755

他汀类药物:降脂卫士与肝脏的深夜工厂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理解其作用机制,科学看待肝功能变化,遵循规范的监测方案,我们就能在获得显著心血管保护的同时,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记住,药物治疗是个体化的艺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精细调整。

0评论2025-10-2571

撕嘴皮的恶性循环:不只是坏习惯,更是身心的警报
撕嘴皮,这个被许多人轻视的小动作,是身心状态的一个微妙折射。它既是脆弱嘴唇的求救信号,也可能是内心焦虑与压力的外在表现。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自我觉察,我们完全有能力终结这个自我伤害的循环,重新拥有健康、柔软的双唇,以及内在的平静。

0评论2025-10-2483

沉默的流行病:骨质疏松,不仅是骨头变“脆”那么简单
骨质疏松不是衰老的必然结局,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保护骨骼健康是一场贯穿一生的持久战。从青年时期积累足够的“骨本”,到中年后积极减缓流失,再到老年期进行科学诊断和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沉默的流行病”的魔咒,让生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挺拔。

0评论2025-10-2380

颜值衰老全景评估:从初老到衰老的科学自测指南
最好的抗衰老状态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更有活力,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逆生长"。 愿你在每个年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状态。

0评论2025-10-2277

内源调理:两把通往身心平衡的「生理钥匙」
将身体视为一个精密的系统,通过这些基于生理学的练习,您不仅能缓解不适,更是在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的构建与维护。

0评论2025-10-2181

医药级养生: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
将身体的调节权部分收回己有,通过这些具有医药学依据的日常练习,您不仅能收获健康,更能收获一份对自身生命的深刻洞察与掌控。

0评论2025-1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