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集采趋势:三大类药品齐头并进,量虚价实成为新现象,市级集采再掀波澜

2023-03-16 10:4110260米内网原创

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1月12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和近五年医疗保障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医疗保障工作,将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列入2023年的九大任务之中。在国家组织集采7批294种药品、3批4类耗材的基础上,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地方集采覆盖品种,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带量采购的政策顶层设计本身拥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逻辑结构:试点、推开、深入、回调、放手!现在正处于从推开到深入的阶段,一旦生物药、中成药带量采购步入轨道,各省形成一个习惯性的规定动作养成,就会迈进“放手”阶段,让各省去开展,届时,价格该回调的回调,市场该丰富的丰富,政策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才能逐步走向完善。结合这种情况来看,2023年带量采购会呈现下列趋势。

三大类药品齐头并进,各有侧重

化学药层面,国家八批九轮预计将在春节后拉开序幕。春节前,联采办已经在四川组织召开了相关国采会议,主要内容就是推进八批九轮国采,随着国采规则的不断完善与修订以及国谈与国采的双向融合,八批九轮国采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预期。各省的化药集采,已经不满足于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随着500目录的反复筛选,量大甚至是有市场潜力、适应症比较成熟的化药,均会进入地方带量采购的视野。

中成药层面,已经初步形成了湖北省际联盟、山东、北京、广东为基本格局的市场态势。其中,湖北联盟作为牵头省份最广、采购数量影响力最大、规则最为完善的集采试点,2023年,势必会再出新招。这就要求企业手中的中成药产品市场定位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学术营销与市场管理团队,通过协力撬动,妥善应对中成药带量集采。生物药层面,2022年起,集采无禁区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大量的生物药同样将面临集采的选择。与化药、中成药不一样的是,生物制剂集采更加强调稳市场、保供应。在此基础上,价格形成一定梯度的降幅。

量虚价实成为新现象

2022年,已经有几个地方不再按照主流的量价结合方式进行“一对一”提前锁定,转而将量的使用进行后置,甚至逐渐把量开始回归市场。以2022河北集采为例,根据文件显示,同一通用名药品中符合申报资格的有4家及以上企业申报的,按规则差比后从低到高排名,申报价格不高于最低价1.1倍(含)以内的药品全部中选,采购周期内医疗机构可以自主选择中选企业药品,约定采购量由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所选择的中选企业。

如河北,中选品种相应量的分配权、使用权全部在医疗机构手中,由医疗机构决定。这种带量采购,距离日常的直接挂网已经就差一步之遥。而2022年,已经有河北、江苏、广东等省采取了这种量虚价实的采购方式,“先准入、再选择、后报量”或者“先报量、看中选、再选择”,在省级带量采购价格趋向回调的背影下,量虚价实的现象恐将会越来越普遍。

市级集采再掀波澜

2023年新年伊始,湖南张家界市下发了集采文件,这份集采文件没有采购量的相关约束,基本上相当于一次市级议价。虽然张家界只是一次不带量的议价,但回顾2022年,已经有相关省份按省级和市级错位互补的互补方式,将带量采购从省级下放到市级。

市级带量采购方向有三方面:一是牵头医联体、医共体开展分散式的带量采购;二是继续以市为单位,开展带量采购;三是将省级带量采购续约的品种纳入市级带量采购范围。

去年,国家医保局曾就取消“两票制”提案进行回复,其中也提及了关于未被纳入带量采购品种的一些现状。国家医保局表示,带量采购重构了流通秩序,但目前并不是适合取消两票制,原因是尚有大量的品种未被新的集采制度覆盖,还有些竞争不充分的创新品种、独家品种尚不能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因此,对于药品市场的现状,顶层设计方是了如指掌,企业也应该心中有一本大账,市场竞争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了带量采购是自行组织还是参与联盟。

2023年,面对不确定的带量采购市场环境,企业还是要扎实将自身的品种与市场研究清晰,将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力求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身实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育儿补贴时代来临!每年3600元背后的生育革命与健康产业新机遇
当纸尿裤价格持续上涨、早教班费用动辄过万的今天,这每月300元的补贴承载着国家对低生育率危机的应对,也折射出中国家庭养育成本的社会化共担之路。

0评论2025-08-0234

中药配伍禁忌:“药对” 背后的安全准则与临床实践
中药配伍禁忌是中医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盲目突破,也不应机械规避。随着现代科技对禁忌机制的深入解析,传统禁忌体系正从 “经验总结” 向 “科学验证” 升级。未来,只有将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才能让中药配伍既保证安全,又发挥最大疗效,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安全保障。

0评论2025-07-3138

儿童用药剂量:精准化背后的医药挑战与改进方向
儿童用药剂量的精准化,是医药领域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具体体现。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剂型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管理的完善,未来有望实现从 “估算” 到 “精准计算” 的转变,让每一位儿童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不仅需要医药行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主动咨询医生或药师,共同守护儿童的用药安全。

0评论2025-07-2946

感官替代技术:当神经重塑为残障人士打开“新感官”之门
正如神经科学家苏珊·巴里所说:“大脑从不在意信号来自哪个感官,它只在意能否读懂世界的语言。”而感官替代技术,正是为残障者翻译世界语言的“桥梁工程师”。

0评论2025-07-2557

医保+商保联动破局,中国创新药支付瓶颈这样破解
这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在基本医保覆盖95%人口的坚实基础上,让每一个生命面对疾病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希望之门。

0评论2025-07-1979

三伏天灸正当时:传统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冬病夏治有妙招
中医的智慧从不困守于古籍,艾草的香气也从未淡出岭南的夏天。当鲍姑的红脚艾在越秀山风中摇曳千年,当AI算法解析着经络的奥秘,我们看见一种文明的力量——它既能深扎传统的土壤,亦敢舒展新生的枝芽。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智慧活在当代人的健康日常里。

0评论2025-07-16378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现代健康密码
经典方创新:如“健脾祛湿茶”融合古方与现代萃取技术,提升吸收率6。

0评论2025-07-16261

甲状腺功能异常如何分辨?一文读懂甲减与甲亢的关键区别
甲状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状小腺体,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引擎”。

0评论2025-07-14387

高度近视防控新策略:科学干预助力守护清晰视界
当下,随着基因编辑、人工视网膜等技术的突破,人类终将攻克近视顽疾。而此刻,**建立“光学矫正+行为管理+医学监测”三维体系**,将眼轴年增长控制在0.2mm内,便是守住光明的务实之举。每一

0评论2025-07-10743

健康科普“排雷”进行时:2025医药信息传播的破与立
当上海某三甲医院专家以“科普视频”推销千元保健品时,国家卫健委的监管重锤已悄然落下——这场医疗信任保卫战,正重塑14亿人的健康信息生态。

0评论2025-07-08393